读《爱的教育》有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爱的教育》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爱的教育》有感1
在书的海洋中,有数不胜数的好书,《爱的教育》就是其中的一本。它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所写的,以日记体形式,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安利柯见过或发生过的充满爱的事。文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让人感动不已。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外地挣钱,开始还与家人保持着联络,但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从此,寄去的信再也得不到回答,于是,马可尔决定去找妈妈。他在路上历经千辛万苦,经历了酸甜苦辣,经过好心人的帮助和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意外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读到这里,我被马可尔那种不怕艰难险阻,勇敢走下去的精神所深深感动。
马可尔这种对母亲深深的爱令我感触很深,自愧不如。平常,妈妈每天为我操心,每天上学前总会给我添上几句“用心学习啊!”“要努力呀!”之类的话言。但我却嫌她唠叨,总会不耐烦地敷衍妈妈。妈妈问我几句学习上的东西,我就觉得烦。还常常为了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跟父母赌气,甚至向父母发脾气,却丝毫没有考虑过父母的感受,真是太不应该了。父母对我问长问短、唠叨,这正是对我们爱的表现,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爱,使我们能快乐健康地成长,爱,给予了我们内心的温暖。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让我们在得到爱的同时,不断创造爱,让爱香满人间!
读《爱的教育》有感2
上三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读《爱的教育》,那里面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其中,有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放学,有好多同学陆陆续续的回家了,小明在马路上逗留,走走停停。突然,一辆公交车急驶而来,眼看就要撞上去了。这时,一个大哥哥,他飞身而起向小明扑去,小明被哥哥用身体护住,安然无恙。可是,大哥哥却被压断了一只脚。被好心人送到急救中心治疗。过了几天,小明为了感谢大哥哥救命之恩,所以为他买了一束百合,祝他早日康复。这个故事深深的感动了我。我明白了:保护自己,才能保护别人。暑假的'假期里,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作者亚米契斯著的书里内容非常有意思。
书里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的男孩在一年中写的,每一篇都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至国家,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这个世界的丑,恶,善和美,这本书把世界上最伟大的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师生之爱都表达了出来。
读《爱的教育》有感3
当万里寻母遭到阻挠,没有放弃,没有阻挠,幸福树上终于开起了一朵又一朵五彩缤纷的花;当雪球事件发生后,没有逃避,没有躲闪,最终得到了原谅;当卖炭者的儿子与绅士的儿子发生冲突后,没有争吵,没有咒骂,一场闹剧悄悄平息了;当……
读完《爱的教育》后我被深深地打动了,确切地说,是被每个人崇高的品格震撼了。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正直善良的卡隆,品学兼优的德罗西,坚持勤奋的斯代地,可爱懂事的波列科西,讨人喜欢的小石匠,聪明能干的卡洛斐……他们送给了安利柯最真挚的.友谊,最美好的回忆。当然,还有慈爱的父母,令人尊敬的老师,他们给予了安利柯最无私的疼爱。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教会了他宽容与理解。
还记得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的确,作者德,亚米契斯把每个细节都描写的淋淋尽致。在读到《体育课》一文时,耐利的坚韧无不让我佩服。我仿佛听到了作者在对我说:“在众人嘲笑声中,耐利之所以会坚持着向上爬去,是以为他知道,卡隆正在下面祝福着他,所以说拥有一份崇高纯真的友谊,与朋友互帮互助,才能跨步向前!”在读到《告别》的时候,有禁不住为昔日好友的离别而潸然泪下。在……
我陶醉在了爱的海洋中,无法自拔……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同样也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剖头颅了,但祖国需有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书虽然读完了,可爱国、善良、勇敢、宽大、无私、博爱、坚韧这些美好的品德已无法泯灭,他们会成为我记忆中最美好、最深刻、无法替代的“爱的教育”。我们要提倡和开展爱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社会、爱学校、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社会上一切需要爱护的人。培养德、智、体、美、劳能全面发展,做个新时代的好少年。
让我们用爱去唤醒人类的真实情感,让爱在每个人的心中永驻!
读《爱的教育》有感4
以前读过《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一个小学生恩利科的成长经历,感动了千百万的读者。那这本《新爱的教育》又写的是什么呢?我将信将疑的打开书,一会儿就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即是因为书中幽默风趣的语言,也是因为他曲折感人的故事,还是因为作者郭景瑞老师那全新的视角,一个老师的视角。写的是他这个快退休的老教师和初一六班学生相处一年的故事。
书中有一个典型的代表——刘金龙。他看准了不管他怎么皮,老师都不能对他怎么样,因此跟老师吵架是常有的事,每次都像战场上的公鸡,吹胡子瞪眼,而且还当着郭老师“呸”的唾弃,成绩自然可想而知。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朽木不可雕”的`浪子,在郭老师的循循善诱下,一学期后,他的成绩由不及格到及格,甚至能考七十分以上。班上像这样的问题学生还有很多,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不可救药”的问题班级,在郭老师的带领下,成了领先的先进班级。这跟郭老师的付出是分不开的。郭老师有一颗真诚的爱孩子们的心,不管是多调皮的学生,犯了多么严重的问题,他都不会讲一句粗话。唯一的一次就是对刘金龙说了几句重话,可是第二天马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他道歉,并且保证以后绝对不讲粗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为他觉得孩子也有自尊心,只有维护孩子的尊严,孩子才会相信你。其次,分不开的还有郭老师的耐心。既然是问题学生,不可能一下子解决问题,今天好了,明天又犯事了,这是常有的事。可是郭老师不急不躁,每次有问题都是耐心解决。最后,最重要的也就是恒心。下决心做一件事容易,但是是否能坚持到底呢?郭老师接手这个班级一年后,因为为学生操劳的太多,住院了,后来再也没有走上讲台。但是在这一年里,白天他为孩子们操心、着急,就连晚上因为担心孩子们的成绩而胃痛睡不着觉。想想一个离退休还有两年时间的老教师,面对差生都不放弃,不退缩,更何况我们年轻教师呢?
爱的力量是博大的,无穷的,就让我的爱化作浓浓的动力,去感化每一个后进生。
读《爱的教育》有感5
《爱的教育》是有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写的一个学期的事,这本书都以真挚、火热的心,反映了中下层人民贫困的生活和淳厚、朴直、友爱的品德,同时提倡谅解博爱的精神,以实现各阶级感情和融合及地位的平等。平时我总爱和别人生气,可是读完这本书我下决心想要生气时一定要忍,因为“忍”会让你得到更多的友谊,更多的快乐,更宽大的心胸!读这本书时我想“爱”是什么读完书后我懂了: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但是在暑假上放置一本我们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在面前;临睡前不忘再看孩子一眼,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我们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最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觉到!我亲爱的朋友,用你们的爱心来阅读这本书,从现在开始你就会感受到无边的爱的沐浴!
读《爱的教育》有感6
《爱的教育》这部小说到底读了多少次,我也数不清了,它是我最喜欢的课外读物之一。
马尔可的妈妈为了偿还债务,远渡重洋,孤身一人来到阿根廷共和国的首都?家伺邓梗在一个富人家做女佣,后来失去了音信?13岁的主人公马尔可凭借不懈的努力和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妈妈……
从这个故事中我知道了亲情是与生俱来的情感,是一种无法推卸的责任。亲情就是父母对儿女的养育之情,是一次又一次教育儿女如何生活、如何做人;亲情就是儿女对父母的赡养之情,是对父母生活的照料、疾病的调养,心理的安慰;亲情就是史弟姐妹之间的手足之情;亲情更是爷爷奶奶照顾和接送孙子孙女的传承之情。
在生活中,让我们学会珍惜亲情,呵护亲情,让亲情更温馨。从书中我还体会到理想是美好的,但没有意志,理想不过是瞬间即逝的彩虹。坚定自己的理想,努力浇灌,某一天你会惊喜的发现理想之花的'绽放。
从书里我更是懂得了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只有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才能实现自身的理想与价值。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心存友善,给困境中的人一双手,也许他就能走出泥沼。遇到困难和危险时学会求助,多一个人帮忙,事情的结果也许就会大不一样了。
看了这个故事我就想:这跟我小时候一次找妈妈的经历差不多啊,那是我10岁那年发生的事。妈妈曾带我去过她上班的地方,并不远,差不多只有五六站路。有一次我放学了,妈妈还没来接我,我便自己回家,可是到了家发现她也不在,去哪里了呢?这个点她应该已经回来了啊。我心生疑惑却没管那么多。写完了作业都五点半了,妈妈还没有回来,我于是便出去找她。那时的我根本不记路,只能一点一点的走,我一路上问了好多人才找到了她上班的地方,终于见到了妈妈。是啊。作为一个10岁不记路的孩子,如果没有周围人的帮助是难以找到妈妈的,所以学会求助,多一个人帮忙,事情的结果也许就不一样了。
读了这本书令我久久不能忘怀。因为它一直在启示着我!
读《爱的教育》有感7
《万里寻母记》讲述了马尔可万里迢迢从故乡到美洲寻找自己只身前去打工的母亲的故事。年仅13岁的他,虽然在路途中历经了风雨,受尽了委曲,但是每每想起自己的母亲时便会信念大增。为了找到母亲,他遭受过白眼,啃过别人吃剩的骨头,低声下气地请求别人搭上他一程……当他经历了千辛万苦找到母亲时,母亲已经病入高肓。当母亲看到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站在自己面前时,不禁燃起了对活下去的勇气,增添了战胜病魔的信心,经过医生的及时抢救,母子终于团圆了……我深深地被这种母子情深所打动,而自己呢?妈妈对我的学习与生活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可我却常常认为她限制了我的自由,因此我经常与她吵嘴,嫌她太啰嗦,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唉!我真是不应该!我以后一定听妈妈的话,不惹妈妈生气。
《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读《爱的教育》有感8
这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1886年完成的作品,时代离我们很遥远,但我读起《爱的教育》这本书,就会感到这些人仿佛就在我们身边。
故事由10个小故事组成,似乎可以独立成,但是每个故事里都有爱的故事。这里的一切都与爱、与安利柯有关。故事的一切都围绕他和他的朋友来写。安利柯是一位善良活泼、有爱心的.小男孩,他在四年的小学生涯中,懂得了许多道理,犯了少数的错误。比如说,他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懂得了万灵节是什么日子、懂得了尊老爱幼、懂得了贫民是怎么过日子,可他顶撞父母,看见穷人连一分钱也不给
但是在少年鼓手(每月例话)那一章,又让我多次流下感动的泪水。在那一章里:1848年7月24日是,咯斯托扎战役拉开了序幕。意大利军约60个被围困在小阁楼里,密集的子弹呼啸着穿过墙壁,一个个战士纷纷倒了下去,这时老上尉找一个人去到十几里远的地方去找自己的军队,这样才能救出我们,那名战士从窗子上跳下去,结果跌倒在地还中了一枪,但是他还是坚持跑到了那个地方,找到了自己的军队,救出了被困在阁楼里的军队,自己的腿却再也不能走路了,流了许多血。
人世间,有很多爱,妈妈爱我,哥哥妹妹爱我。
读《爱的教育》有感9
这本书使我走进了充满爱的世界。我最喜欢看《勇敢的罗伯特》、《耐利和卡隆》这两篇。
《勇敢的小明》讲述了一个叫小明的小学生,在校园里玩耍时,看到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不小心走到了马路上,一辆马车正朝他驶来。小明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将小朋友推到了安全的地方,但自己却来不及躲开,被马车碾过了脚······
《耐利和卡隆》讲述了善良的卡隆帮助驼背的耐利摆脱同学的嘲笑成为了一个再也不受人欺负,勇敢的耐利的故事。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在任何环境下遭遇任何的挫折都要勇敢的去面对,只要有恒心有耐力,任何磨难都能客服。
《爱的教育》这本书,通过生动的故事展现了师生之间、父子之间、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描绘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在书中,我们看到了对祖国、对社会的热爱,看到了善良与纯洁的力量。因此,我们要学会珍惜身边的'老师、父母和关心我们的人,培养善良的本性,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充满爱心的好孩子。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关爱和快乐,让爱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最美丽的风景线。
读《爱的教育》有感10
在这个愉快的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叫做《爱的教育》的书,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而且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个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与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这个未知答案。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疏忽,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到了生命。就如父母的爱,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本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被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着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整个民族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这本书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们。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天生就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的出生到性格都迥异,但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祖国的深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受到熏陶,同样也让我这个读者被其中所体现出的情感所震撼。
夏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让我们用爱去关怀每一个人,让爱在每个人得心中永存。
读《爱的教育》有感11
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我们要经常性的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的怎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想我的出发点就是教育从爱开始,因此我读了张玉芬老师写的《教育从爱开始》。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孩了,如果说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无水不成池塘,无爱不成教育。我想这就是教育的真谛之所在。教师不仅仅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的单一角色,更应成为一个个高尚思想的传播者和美好情操的培育者,于爱便成了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必修课。那么能否上好这一课,不但关系着每一名学生是否够健康的成长,关系着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等干秋大计。所以,给学生爱是教师的首要责任,教会学生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从爱开始。
有人说,当今的教育最大软肋就是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对人格的尊重以及对错误的宽容。面对一个个鲜活而富有朝气的花朵,对一个个蓬勃涌动着的个体生命,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的恐怕不仅仅是自己的功成名就或许还有更多的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与感悟。爱是宽容,是尊重。俗话说:“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的青少年,学生有了过错是正常的事,如果不能转化问题学生,那就是我们为人师者的过错。陶行知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教育家,不是因为他的`学生不做错,而在于他善于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能宽容学生。他的“四块糖”的故事,正充分说明这点。“宽容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它可以穿透人的心灵”。
我们为人师者应当时刻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包罗万象的气魄,指点迷津的睿智去理解、宽容、关爱并接纳学生形形色色的错误。以变废为宝的慧眼去发掘学生错误中的宝贵之处。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有,首先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也许他成绩不好,但他体育好,爱帮助老师做事情,作为教师,不能将成绩作为衡量差生和优生的唯一标准,要做孩子人生的航标,指示他驶向光明的彼岸。其次,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虽然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孩子,鼓励的语言,赞扬的语言有时可能事半功倍。不经意说出的话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我相信在老师一颗宽容的爱心感召下,学生自然会在一次次错误中得到启示,不断塑造良好的人格。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向我们阐释了青少年是最美的年纪,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切从爱开始,让爱在我们手中传递,他们是祖国的花朵,让花朵在我们手中尽情绽放!
读《爱的教育》有感12
《爱的教育》这本书主要讲了,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其中包含了师生之爱,父子之爱,同学之爱,对祖国的爱。这是一个以爱开头以爱结尾的'书。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这个故事:为了摆脱贫困,两年前的母亲远到阿根延当佣人。因为音信全无,少年马尔科便坚持独自到美洲去找母亲。经二十七天艰苦航行,到了阿根延首都,他本以为可以很快见到母亲,却被告知唐伯死了,无法知道母亲的住址,几经周折得知母亲随主人搬到科尔多瓦,当他做了三天四夜的船和一天的火车到科尔多瓦时,母亲因思念亲人而不肯动手术已经奄奄一息,马尔科的到来给了母亲精神支持,最终救活了母亲。这个故事有很多地方让我感动,比如说:从远到我知道阿根延离他家很远,可为了摆脱贫困,为了过的更好,为了对亲人的爱她甘愿到很远的阿根延当佣人。还比如说,马尔科为了找到母亲,经二十七天艰苦航行,有几经周折做了三天四夜的船和一天的火车。他为什么这么辛苦去找他的母亲?因为母亲生了他,养了他,又为他去阿根延。这就是爱。
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感情!
读《爱的教育》有感13
这个寒假我继续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本书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身边的100多个感人故事。我深深被感动,里面日记都体现出对教师、父母、同学、亲人的爱,让我受益匪浅。
今日,我看了《打架》这个故事,打架为什么会发生呢?原先弗兰迪被学校开除以后,他对斯戴迪恨在心里,一向想报复斯戴迪,他明白斯戴迪都去女子学校去接妹妹回家,就故意在女子学校等斯戴迪。他一见到斯戴迪领着妹妹,就一把抓住妹妹的小辫子,用力往后拽,妹妹被拽得几乎摔到地上,疼得叫了起来。斯戴迪立刻转过身看到了脸上带着挑衅神情的.弗兰迪。他脸上的表情好像在说:“我比你强壮,你这家伙必须不敢打我,如果打我,我就揍扁你。”斯戴迪却不害怕,他身材虽然矮小,为了保护妹妹,却勇敢地向比他高大的弗兰迪扑了过去,举起拳头攻击,但他没有打到弗兰迪,却被弗兰迪按在地上拳打脚踢,才一会功夫,斯戴迪已经被弗兰迪打得耳朵破了,眼睛肿了,鼻子流出了一大堆血。这时弗兰迪还拿出刀子,恰好被几个大哥哥和叔叔看见了,连忙从弗兰迪手中夺下来,旁边的人都说斯戴迪勇敢,保护妹妹。
我看了这个故事明白了斯戴迪是一个勇敢、善良的人,为了保护妹妹,和弗兰谛打架。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做一个勇敢的人,不能欺负弱小,如果我们班有打架,我必须会去制止。
读《爱的教育》有感14
《爱的教育》原名《库奥累》,是亚米契斯对少年儿童们深挚爱心的结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世界名著。作者亚米契斯(1846—1917)是意大利作家,先后发表的作品有《伦敦》、《西班牙》、《波兰》、《君士坦丁堡》等游记,流传甚广。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小学生安利柯利用记日记的形式,记述了一个学生时代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状况。本书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没有骗人的宗教式宣传,也没有任何的豪言壮语或标语口号,使人真实的感受到人间亲情。安利柯以高尚的爱心,把情感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卷。这说明,我们之间是需要多么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和互相帮助呀!
这本书没有虚伪的说教,没有骗人的宗教式宣传,也没有任何豪言壮语或标语口号。它是通过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作者精心构思了一系列感人的情节,把希望感染读者的美好感情和思想送进他们的心灵: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敬重和终生不忘、对周围人的爱、对同学的关心、对穷苦人的同情、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帮助、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英雄的敬仰。
读《爱的教育》有感15
爱,一个多么认识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
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如同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天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经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但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天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承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古往今来,有多长爱的真情故事啊,可见,爱,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奶的爱。徐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老师的爱,同学们的爱。爱就如空气一般,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爱,我们从未离开它,离开了爱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人。爱可以使人绝处逢生,爱可以使浪子回头,爱又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力量。
是爱,使我们能快乐健康地成长,是爱,给予了我们内心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伟大的,爱是宽恕的,爱又是包容的。爱是教育的源泉,爱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多感受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奉献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沐浴在爱的海洋里。
【读《爱的教育》有感】相关文章: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08-13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08-13
爸爸的爱作文08-14
教育开题报告08-13
《宙斯》读后感08-15
红与黑读后感08-13
《城南旧事》 读后感08-13
小学数学读书心得体会08-13
【经典】《城南旧事》 读后感15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