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说课稿

时间:2025-10-14 12:01:06 说课稿

精选音乐说课稿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说课稿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音乐说课稿5篇

音乐说课稿 篇1

  非常感谢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为大家展示这堂音乐欣赏课《早晨》,让我有幸和大家进行交流,交响乐的欣赏是第九册第四单元教材的内容。

  一,上这节课的缘由:

  由于九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不断扩展,感受体验交响乐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简单,笼统,所以我讲授本节课也是充分发掘教材的内容,对音乐教材的一种挖掘与拓展。并且学生的音乐学习领域也有必要进行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多彩,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常识也需要增加内容。所以我将课本纯粹欣赏几首交响乐进行了拓展和整合教学,将《早晨》这一教学内容带进了教学课堂。丰富学生的审美修养,通过几个典型的曲例诠释音乐描绘景色的手法。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认知能力: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使学生产生主动了解和享受交响曲音乐的愿望,以积极的态度和趣味感受音乐用声音塑造形象的听觉艺术。

  实践能力:发挥想象力,探索和体验不同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不同音乐塑造早晨的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在师生互动与聆听比较中,进一步了解音乐家们创作的不易及他们的作品响誉世界的文化价值。喜爱交响乐,从而达到对不同时期音乐文化了解,理解与认同。

  三,重点:

  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并能主动探索用音乐描绘景色的六种方式。

  四,难点:让学生亲近并喜欢交响乐,产生主动了解和感受交响乐的愿望。

  交响乐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生疏的,怎样让学生能接受交响乐,了解体验并喜欢高雅的交响音乐呢 为什么那么美的音乐学生会感受不到呢 这就是问题的所在,所以我在备课时设计这节音乐欣赏课,以培养学生的美感为主,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把这种美变成学生可接受的。通过课堂把这种美传播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得到交响乐的美。我把自己定为成是一个音乐的传播者,这就是我在这节音乐课必需要做到的。怎样把高高在上的交响乐给请下来的呢 变得学生可接受的 这节课我选用了六首音乐作品例举作曲家如何运用联想与听众互动,用音乐描绘早晨,从而将听觉的盛宴转化为视觉的盛宴。

  下面我们就一同体验一下整节课的过程。

  1,导入:

  我选用了圣桑的《朝景》作为背景音乐,用高尔基《人间》中的一段话引出《早晨》的课题,让学生尽快进入到音乐意境中,提升整个教学的文化,艺术氛围,进一步让学生对音乐主题产生兴趣。

  《早晨》

  "我在这个地方看见太阳升起过十多次,每一次在我的面前总是诞生着一个新的世界,充满新奇的美丽。"

  ——高尔基

  2,小组活动:

  用自己的方式描绘早晨的景象,可以用语言,也可以用图画。

  展示各组的"早晨"美景。

  3,引出问题:那若用声音该如何描绘早晨的 美景呢

  讨论——总结:借助联想,模拟早晨会出现的声音或光线色彩上的变化。

  4,欣赏过程:

  1,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播放音乐

  3,小组讨论,并用抢答的形式回答问题,答对的小组记朵小红花。

  4,公布正确答案,并详尽介绍作曲家的'作品。六首作品欣赏完后,评出红花最多的组获胜。

  这是模仿什么声音来描绘早晨

  1,利用早晨鸟鸣的声音形象描绘早晨

  陈钢 《苗岭的早晨》: 这里主要依靠模仿鸟鸣的音乐使听众在联想中产生早晨的形象;而鸟鸣的弱音模仿,使人联想起空谷回声,因而产生山岭的形象。

  这是模仿什么声音来描绘早晨

  2,利用雄鸡报晓的声音形象来描绘早晨

  圣—桑 交响诗《死神之舞》:这首乐曲描写一群白骨精正在群魔乱舞,狂蹦乱跳,突然,一声雄鸡报晓,宣告黎明来临,妖魔们立即逃之夭夭,销声匿迹。

  这是模仿什么声音来描绘早晨

  3,利用钟声的声音形象来描绘早晨

  穆索尔斯基的交响音画《莫斯科河上的黎明》:为了造成东方破晓的联想,作曲家也用了"鸡鸣早看天"的方法,用木管乐器模仿雄鸡喔喔啼的动机,随后传来俄罗斯教堂的钟声,明确的宣告早晨的来临。

  这是模仿什么声音来描绘早晨

  4,利用乡村牧笛的声音形象来描绘早晨

  格里格《朝景》:音乐一开始就出现了牧童的笛声,预示着东方破晓,放牧开始,这也是早晨的声音形象。

  这是模仿什么声音来描绘早晨

  5,利用自然界的其他声音形象,例如小溪流水等来描绘早晨美景。

  拉威尔《达菲尼与克罗埃》:此曲音乐语言虽然比较复杂,但描绘早晨的手法还是常见的,主要利用了三种自然界的声音联想:流水潺潺,群鸟争鸣,牧童笛声。

  大家想想:除了利用声音描绘景象,还能运用什么方法

  知识拓展:

  运用象征,类比的办法。如:为了表现太阳由低而高,冉冉升起,音乐中音区也由低而高不断向上发展;为了表现红日喷薄而出,光芒四射,音乐中音量也由弱而强,不断增长,配器音色与和声色彩也由淡而浓,由暗变亮。

  如: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受画家莫奈《日出—印象》的影响,创作了交响诗《大海》(着力体现晨曦微茫,曙色初现的色彩和气氛。)。

  5,课堂小结:

  音乐描绘景色的手法

  模拟鸟鸣的声音形象:《苗岭的早晨》陈钢

  模拟雄鸡报晓的声音形象:《死神之舞》圣—桑

  模拟钟声的声音形象:《莫斯科河上的黎明》穆索尔斯基

  模拟乡村牧笛的声音形象:《朝景》格里格

  模拟自然界的其他声音形象:《达菲尼与克罗埃》拉威尔

  运用象征,类比的方法表现色彩变化:《大海》德彪西

  模拟声音

  五,我的设想:

  在经后的欣赏课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整合性教学。以某个专题为主线,如:动物园,暴风雨,大海,春天,英雄等等,集文学,美术,历史,音乐等素材于一体,生动介绍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使之对作品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印象更深刻的去了解作品,丰富学生的知识及视野。

音乐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我有一只小羊羔》。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第1册第四单元的表演课。本教材通过对动物的描写,让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按照《音乐课程标准》对学习领域的划分,本课属于“表演”这一学习领域。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感知音乐内容、体验情感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唱、看、想、画、演等活动,使学生感受音乐内容,体验音乐的情感变化。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听、唱、看、想、画、演等活动,使学生感受音乐内容,体验音乐的情感变化,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四、说教法

  1、教学理念

  音乐教育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要以兴趣爱好为学习的基本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习。

  2、营造教学环境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视听结合,引起学生的共鸣,尽可能地使学生融入音乐的氛围中,使其愉悦地聆听音乐,享受音乐的美感。

  (2)设情境,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分组合作讨论,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获得主体经验,并相互交流,评价,促进共同发展。

  五、说学法

  音乐课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放松的课。在这样的课堂上需要抓住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学习知识以及对他们进行情感上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抓住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从他们的兴趣入手,通过多种媒体,再结合其他艺术科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资源,采用合作学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用歌曲《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铺垫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玛丽有只小羊羔》,视听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好奇心,点燃他们的求知欲。

  2、进行分组讨论

  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让他们就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展开讨论,老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或行动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三)小结

  通过播放图片、歌曲以及动画,将歌曲形象化,结合视听艺术,让学生对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掌握这一歌曲。

  七、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音乐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近些年来,一种创新的音乐体裁颇受关注。这种新的音乐体裁就是'戏歌' 。在戏歌中《唱脸谱》是流传最广,颇有影响的一首佳作。作品从各种人物的脸谱入手,进一步夸奖其生动形象,以赞美京剧艺术之出神入化,引人入胜。

  2、教学目标 a、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作品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愿意探索京剧有关的文化知识 。 b、技能目标:能过感受体验京剧唱腔及其音乐情趣,知道京剧音乐中的文武场,脸谱,服饰等京剧文化。 C、情感目标:能够模仿京剧的韵味,学习作品《唱脸谱》,并尽可能背唱这首歌。

  3、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尽量体验表演京剧的念唱韵味,保护学生嗓音。音量上要适当的引导和指点。

  二、说学情——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因此,我引导学生聆听录音以便学生对戏歌有感性印象,从而激发学唱兴趣。

  三、说教法——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合作探讨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尝试教学法等在教学中把教法和学法联系起来。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更怎确的表现和感受作品的内容及情感。同时,又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过程是自己实践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是自己尝试的结果,学习活动是充满探索性的创造活动。真正体现"快乐音乐"的宗旨。

  四、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大纲要求及教材内容,我在学习指导时围绕学习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戏歌的吟唱形式及艺术特色的表现。让学生尝试,讨论,表演等方法融合在一起。以兴趣促学练,以学练求巩固,以展示树榜样的教学中轻松愉快的达到教学目的。

  五、说教学程序——我主要设计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时教学

  1、赏析与导入

  在京剧音乐声中,展示各种人物的脸谱,教师解说脸谱的产生,颜色,样式及各种脸谱塑造的人物形象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实践部分

  A、教师先简单介绍作品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这首戏歌在心理上有初步理解。这首戏歌的结构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降B宫调性,其旋律汲取了京剧音乐的素材,采用通俗音乐的创作手法。第二部分转调至降E宫调,完全使用京剧音乐的西皮唱腔,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

  B、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力图通过自己的歌声打动学生,再通过视唱歌谱,跟伴奏唱词的方法来学唱歌曲。让学生自己找出学唱歌曲的难点,然后大家讨论应该怎样掌握这一难点,再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来练唱。要求声音统一,气息通畅,节奏准确,这一步骤为学生设计一个自主学习,发展个性的空间。

  C、采用教唱,听唱,分组唱等方法突破这一难点。在引导学生的同时,先让学生聆听和观看这首戏歌的MTV,让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去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及京剧的韵味,然后教师讲解这首戏歌的风格,演唱情趣等要素,通过探讨和体念的过程来完成这一教学过程。

  3、巩固部分

  对艺术作品的处理,教师引导学生模仿京剧的韵味演唱,并注意其中的前半拍休止的特点,给予适当的处理。使学生能更加完整地掌握《唱脸谱》这首戏歌。

  4、思考与创作

  为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收集有关的京剧流派及代表人物,自画脸谱或试着走一走京剧的台步。师生互评。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发挥其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完成学习目的。

  最后小结:在优美的旋律,宽松的氛围中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进行美的教育的同时,又一次体验上音乐课的乐趣。

音乐说课稿 篇4

  教学内容:

  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夏夜》

  教材分析:

  《夏夜》是一首简单的,填充式的二声部合唱歌曲,F大调,三四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全曲由四个乐句构成。旋律以“1、2、3、5、6”五个音写成,在一、二两个乐句结束的长音和第三乐句的两个长音上,分别出现了类似于“回声”的伴唱旋律,加上跳音的处理,显得轻巧、跳跃,容易学唱。歌曲活泼天真,充满童趣,表现了夏夜里萤火虫闪闪烁烁,漫天飞舞的可爱形象。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唱过合唱歌曲,并且做过一些合唱训练,所以本课的合唱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此时的学生通过电视、书籍等各种渠道,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所以在上课时表现得更加自主和独立。在课堂上也应该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中自主思考,大胆想象,主动表达,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分析:

  以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征,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目标:学生能体会歌曲中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

  爱自然的人文素养。

  知识目标:学生能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夏夜之美,相互交流一些天文常识。 能力目标:学生能用轻巧、优美的歌声来表现歌曲所描写的音乐形象,并学习二

  声部的合唱做到声部和谐、清楚。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表现出的萤火虫的形象,并能用歌声表现出来,提高学生声

  音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富与表现力的歌声来演唱歌曲。

  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程呼唤的`是一种关注学生的情感、能力发展的开放、民主的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基础。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整体水平与基本素质,着重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感

  课堂情境的创设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情”,二为“境”。情着重于心理体验,境则着重于直观的表达,二者合一,才能形成音乐教学特有的情感境界。教师创设一种融视、听、感知、联想为一体的环境氛围,让学生产生“人在画中游”这般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主动去感知音乐,乐于表现歌曲。

  二、以情带声,增强歌声的表现力

  毫无疑问,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她以情感打动人,没有情感的音乐再动听也显得苍白。要唱出感人的歌曲,首先必须感动自己,这也是演唱中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点。首先教师必须以自己充满感情的描述、范唱来带动学生的情感,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就能够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主动用歌声来表达情感,提高声音的表现力。

  三、适当综合,丰富音乐知识

  音乐同诗歌、美术等艺术门类一样,都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载体。他们之间虽然使用着不同的艺术语言,但其中蕴藏的情感却是相通的,学生通过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陶冶情操,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态度、崇高的审美理想和鉴赏能力,间接地也提升了对音乐的鉴赏品位,丰富了音乐的知识内容,从而使音乐具有较高的文化含量。

  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入:

  以配乐诗朗诵《夏夜》导入。

  (设计意图:以柔和的大自然音乐为背景,其间还夹者几声蛙唱、虫鸣,教师

  富有感情地朗诵童诗《夏夜》,营造出夏夜安详、平和的氛围,奠

  定了本课的情感基调,自然地引出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之对美丽

  的夏夜景色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对夏夜的喜爱之情,为

  下面的演唱作好情绪铺垫。)

  二、新授歌曲《夏夜》

  1、体验歌曲

  (1)、聆听范唱。看!在夏夜的草丛中,是谁点亮了一盏一盏的小灯笼?那不是灯,也不是星,那是什么呢?请你认真来听。

  (2)、再次聆听歌曲,请学生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3)、听教师范唱,学生仔细观察乐谱,熟悉旋律,并分别找出歌曲中表现萤火虫闪烁发光和漫天飞舞的地方。

  (设计意图:三次聆听范唱,目的各有不同。从最初感知歌曲内容到发挥想象

  感受大致的音乐形象,到观察乐谱,感知具体的音乐形象,要求

  层层深入,不仅能在听赏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情绪、旋律的特点,

  加深了对歌曲的了解,并且在不断的聆听中也加深了学生对歌曲

  旋律的印象,降低了学习歌曲的难度。)

  2、学唱歌曲主旋律声部

  (1)、用“La”模唱歌曲旋律。

  (2)、唱歌词,指导学生不同的音乐形象要用不同的歌声来表现。例如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表现萤火虫闪闪烁烁的样子,而萤火虫漫天飞舞的样子则要用比较柔和舒缓的声音来演唱。

  (3)、用富于表现力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主旋律声部。

  (设计意图:在充分感知旋律的基础上用“La”模唱旋律,一是为帮助学生形成

  音高概念,二是作为发声练习,为演唱歌曲做准备。在演唱的过程中,教师用指唱方法帮助学生唱好几处跨度较大的音程;利用对比法,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演唱方法,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也有很大的差异;利用形象的描述和比喻,提示学生找出最合适的演唱方法。)

  3、学习两声部演唱

  (1)、学生唱,教师为学生伴唱,仔细听一听,加入伴唱后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2)、学习在歌曲中加入伴唱。

  (3)、用两个声部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能熟练演唱歌曲主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对比,比较加上伴唱后的演唱效果有什么不同。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在长音处加上的几个跳音的伴唱,如同萤火虫飞舞过程中几个小小的闪光。同时在双声部练习中,训练学生观察教师的指挥动作,能对教师的指挥动作做出正确的反映。)

  三、拓展:欣赏《摘星星》

  1、学生相互交流对星星以及对太空所了解的知识。

  2、聆听歌曲《摘星星》,听听歌曲中小朋友的愿望是什么?

  3、再次聆听歌曲,跟着音乐旋律轻轻晃动身体,乘着歌声的翅膀,去太空遨游,与星星作伴。

  (设计意图:从夏夜的大地到夏夜的天空,从小小的萤火虫过渡到浩瀚的星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相关的课外知识,也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感。)

  四、总结

  唱《夏夜》出教室。

  (设计意图:最后请同学们化身为小小的萤火虫,飞向美丽的夏夜,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将学生对夏夜的喜爱,升华为对大自然的喜爱,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文关怀。)

音乐说课稿 篇5

  一 说理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高中音乐课程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音乐教学中有机的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根据《大纲》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各民族的了解和热爱,并扩大音乐的视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试图让音乐鉴赏课不单一枯燥的同时要给学生足够的音乐表现和发展的空间。

  二 说教材

  1说教材

  本堂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学会聆听》之第一节音乐与人生。通过这一单元让学生认识到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明白音乐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启发学生关注:从生命的诞生开始,直至生命的终结,音乐见证着人生每一个神圣的仪式,伴随着人生每一段丰富的经历;人们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人类各种美好的情感,通过不同作品的欣赏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同时能感悟:“音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

  2 内容选择。

  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因此我结合人们的生活和音乐欣赏来让学生理解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这一单元内容比较多因此我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这次课主要是第一课时内容,通过聆听《琵琶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来认识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形成要素的相关知识~~以及体会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三 说学情

  我授课的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我想这个时期的学生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对音乐的构成要素估计也了解很少,因此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来了解什么是音乐及其形成音乐的一些基本知识。

  四 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聆听《草原小姐妹》,体会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2 能力目标

  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的基本内容及音乐形成要素的相关知识。

  3 情感目标

  通过聆听《草原小姐妹》,感受其音乐情绪。 五 说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体会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感受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和音乐语言。

  六 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包括了:导入,音乐欣赏与探讨表演,拓展与延伸等方面的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轻松愉快的学习,所以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我应尽可能突现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根据课本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学生探究学习,师生交流,活动式的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

【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物态说课稿10-01

气温说课稿08-31

《质量》说课稿09-02

体育说课稿08-13

《坐井观天》说课稿08-30

《松鼠》说课稿08-15

《足球》说课稿09-10

《赵州桥》说课稿09-18

蜜蜂说课稿09-21

音乐教学反思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