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3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以“诚实”为主题,讲述了一位名叫珍妮的小姑娘在工艺馆参观时,由于被布娃娃的美丽所吸引而悄悄拿走了布娃娃。她身心饱受痛苦,最终,在还回了布娃娃之后,又找回了从前的快乐。告诉我们: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诚实的行为,诚实的人才能生活的快乐。文章虽短,但却是一篇情文并貌、引人深思的好文章。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读中感悟。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 知识与能力:认字13个,能选择不同的方法识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以读代讲,学习在阅读中想象,结合自身体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让学生懂得勇于承认错误是诚实的行为,诚实的人才能生活得快乐的道理。
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识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结合自身体验体会珍妮复杂的心情。
三.说教法
由于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征,学生往往对故事内容比较感兴趣,而对人物心理体验较
少。因此,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将“读课文”与“生活感悟”融为一体。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他们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与能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最后,通过哑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人物情感。
五.说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布娃娃,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程序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四大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语文课标指出:教法的选择,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导入方式:
(出示手中的布娃娃)“同学们,老师手中拿着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娃娃”,师再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娃娃?”学生在补充课题的同时,也进行了扩词训练,加强了语言积累。老师选择“可爱的”一词板书完整课题《可爱的娃娃》。再启发提问:“如果你有了这样一个可爱的娃娃,你的心情会怎样?”学生回答:我会很高兴,很快乐,很幸福,我的`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甜……师话峰一转:“然而,有一个叫珍妮的小姑娘,她得到了这个娃娃 ,却变得不快乐了,这是为什么呢?咱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好不好?”
布娃娃是课文的主要线索,对于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事物,课文里与现实中却产生了情感反差。利用这种情感的碰撞,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
(二)读文识字,积淀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旦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就能主动排除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请同学们轻声读文,边读边画出自然段序号,同时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然后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浑身湿透、又冷又饿、心惊肉跳”等词,做动作理解“盯”字,为后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基础,使教学重点有了训练坡度。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对生字掌握较好的学生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三).精读品悟,体验情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这一环节中,我注重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1.在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用“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结果怎样”这种句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用默读的方法将课文内容读通、读懂。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边读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在课文的重点部分——第四自然段,播放多媒体课件(电闪雷鸣的场面)创设情境,在读中体验珍妮由不安到害怕再到心惊肉跳的心理变化过程。
4.在学生准确地把握人物心理之后,鼓励学生试着用动作、眼眼神、表情等肢体语言,通过哑剧的形式表演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5.在学生表演之后,启发学生由文本内容想开去:“妈妈看到女儿‘哇哇大哭’,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6.最后由“珍妮又变得活泼快乐了。”回归文本。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一下“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这样以读代讲,读想结合,通过朗读感悟、角色体验、哑剧表演,让学生将自己和课文中的形象合而为一,启发学生思考:“你觉得珍妮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如果她就在你身边,你愿意和她做朋友吗?”这样不只让学生学到知识,还把情感目标落实到每个个体身上。
这一板书设计,不但将课文的主要内容十分简明 地体现在黑板上,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可爱的娃娃”不但指美丽的布娃娃,还指知错 能改的小姑娘珍妮,更指每一个能做到这一点的孩子。
结合这个板书设计,我设计了这样的结语:“有一个叫托尔斯泰的大作家曾这样说过: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都来做一个诚实 的人,一个可爱的人,一个美丽的人,一个快乐的人。”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篇2
《酸的和甜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是围绕着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一主题展开。本课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它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要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一尝,它们都将错过这顿美餐。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不能光听别人说,要敢于亲自去尝试。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迫不及待”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把这个小故事表演出来。
3、通过朗读,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17课《酸的和甜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1、我们已读过了这个童话故事,故事有哪几个小动物?
(狐狸、猴子、松鼠、白兔)
2、这些小动物围绕“酸的和甜的”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小故事呢?
(让学生简单复述课文,达到整体 感知课文的目的)
3、课后老师又让你们再读了课文,你们读了吗?说说你是怎么读的?
(让学生交流读书的方法)
学生可能说出:划出生字,划出好词,划出好句。
肯定学生的读书方法:小朋友们真会学习,学习的过程中划出好的词语、句子,注意积累,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设疑激趣
谈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的?
学生可能提出:
1、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2、小猴子听了小松鼠、小白兔的话,为什么还大口大口吃葡萄呢?
3、“迫不及待”什么意思?
提出问题后,让其余学生先尝试回答,老师不肯定答案。旨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激励学生:小朋友那么爱学习、爱动脑,老师相信这节课你们再认真读读课文,肯定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细读感悟
〈一〉 重点引导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课文,其余学生体会一下狐狸的心情。
2、老师范读,学生戴头饰表演。
谈话:小狐狸,你们转来转去的在干什么?(摘葡萄)可当你想尽办法也摘不到葡萄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着急、唉声叹气、难过、失望等)
3、体会了狐狸的心情,相信你会读得更好,谁再来读一读?(多找几个学生读)
4、齐读
5、解决问题: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引导:先让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回答,如能答上来就表扬他既能提出问题,又会自我解决问题。如答不上来,再让其余学生帮助他解决。
可能会说:
1、狐狸很自私,他不想让别人吃到葡萄。
2狐狸摘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来安慰自己。
〈二〉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读
1、重点引导第四段
(1)、找学生试读,其余学生评价。
(2)、课件展示“一串葡萄”和“一串串葡萄”,让学生明确“一串串”是形容有许许多多的葡萄。象这样的`词还有很多,(课件展示)看看你还可以说什么?
(3)、你能联系实际生活再举些例子吗?
(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不仅学习了“一串串”的用法,还丰富了学生的词语积累)
(4)、小朋友们,想象一下。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葡萄,密密麻麻,那葡萄粒紫中带红,好象水都要流出来了。看到这一切,你会怎么做?(学生自由回答)看出来,你们都很着急,所以小猴子就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课件展示)你明白“迫不及待”什么意思了吗?(找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回答)
重点句: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谁来读读这句话,把小猴子着急的神情读出来。(多读几遍)
齐读,看哪只猴子最着急。
2、谈话:小猴子爬上葡萄架,他吃到葡萄了吗?(吃到了)从哪读出来的?
课件展示:小猴子听了,什么也没说,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解决问题:小猴子听了小松鼠,小兔子的话,为什么还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呢?
谈话;大口大口吃说明他吃得怎么样?(投入、津津有味、开心、香等)
有感情朗读这一句话。
“让我们也伸手摘下一颗尝一尝,味道怎么样?”用课文里的话。(啊,真甜)
“发自内心的还不够,再来一遍。”
齐读最后一段。
3、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读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本环节的设计,我摒弃了面面俱到的分析,抓住了重点词句,让学生入情入境,自读自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五、表演迁移,创新学习
熟读课文后,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把自己领悟到的课文内容、情感,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小组合作表演出来。表演过程中,学生大胆创新,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把小动物们的神态、动作、表情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语言上也有所突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也体现了阅读教学“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
六、口语互动,明确故事的教育意义
谈话:看了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或者有什么建议提出来。
如:“小狐狸,你太狡猾了,自己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小狐狸说:“我以后再也不狡猾了。”真正做到口语互动。
学生还可能会说:
1、小猴子,你敢于亲自尝试,我真佩服你。
2、小松鼠、小兔子,你们再不要随意轻信别人的话,遇到事情要亲自尝试等等。
“你有没有话要对同学们说?”(如×××,希望你今后不要一遇到难题,就问老师,问同学,要敢于亲自尝试。)
(让学生在相互沟通中,能联系生活实际,明确文章的教育意义。同时也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根据教学设计,我将按以下步骤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情;四、说教学程序。
一、 说教材
《慈母情深》节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作品《母亲》,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的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根据教材的特点、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以及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教学目标有三个:
1、知识目标:认识三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理解感悟,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 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根据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教学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创设情境、文本细读、质疑引导、合作交流、听读学习等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
三、 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经验,而且前面学了一篇有关父爱的精读课,对于这篇略读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裕了,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难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因此,我课前让学生自己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或问爷爷奶奶,了解当年的情况,帮助突破本课的难点。本课是略读课,但篇幅比较长,所以我事先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课堂上主要通过品词品句,以读悟情、讨论交流等方法完成学习目标。
四、 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首先,新课导入,揭示课题。通过复习古诗《游子吟》导入新课。这样,一方面巩固了已学知识,唤起了学生对母亲的感情;一方面又顺理成章的引开了课文;
其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由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让学生带着“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你有什么感想?”这样的.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下文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细读文本,品味感悟。由于本单元的主题是“父母之爱”,所以,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质疑引导学生对母亲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来细细地品味感悟伟大的母爱;
最后,总结与拓展。通过向学生质疑:“本文通过讲述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来总结出这篇课文的中心。由于本文的重难点是“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所以,我设计了“最想对母亲说的一句话,最想为母亲做的一件事”活动,通过播放歌曲《母亲》创设情境,让学生更进一步地领会感悟伟大的母爱。由于“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所以我大胆地对“母爱”进行拓展延伸,通过让学生背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升华主题,感悟伟大祖国的母爱。
总之,在这节课中还存在许许多多不足之处和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来,以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谢谢!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关于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合集5篇10-26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9-19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10-02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8-29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10-01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计划10-06
二年级语文《北京亮起来了》说课稿11-17
[通用]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9-25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通用]09-25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