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家宝藏》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国家宝藏》观后感1
12月17日晚,央视《国家宝藏》播出河南博物院专题。河南博物院三大镇院之宝贾湖骨笛、云纹铜禁、妇好鸮尊惊艳亮相,蔡国庆父子、雷佳音、刘涛分别担当护宝人,演绎国宝前世传奇。
其中,雷佳音演技爆棚,得到网友广泛赞誉。
但是,真正引起网友共鸣的是云纹铜禁的今生故事。这个强国梦故事让张国立和雷佳音也为之震撼。
为何20xx多年前的“云纹铜禁”和强国梦产生关联?中国航发高级工程师吴庆辉作为这件国宝的今生故事讲述人给出了答案: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铸造的神秘基因就藏在云纹铜禁中。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所使用的熔模铸造,就是向中国古老的失蜡法学来的。
他说:“中国现在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完全是我们自己的,中国是世界上仅有的四个能够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之一。”
这些话燃爆全场,自豪感油然而生,网友也纷纷评论:太震撼!
《国家宝藏》述说国宝历史、传承中华文化。为了更好的了解和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需要我们掌握扎实、丰富的知识。
在《国家宝藏》第一期播出后的第三天,同学跟我说,《国家宝藏》这个节目非常好看!于是我也去看了《国家宝藏》,看完之后有了很多感想。
通过这个节目,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的古人是多么的聪明,我们的历史是多么的`源远流长,5000年的文明古国孕育了多少宝藏,这些国宝犹如颠沛流离,失散千年的游子,又似历经劫难,九死一生的幸存者。拂去几千年历史的尘埃,依然风姿绰约,烁烁生辉。在这些国宝的身上,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缘起和漫长岁月的积淀,镌刻着不屈的民主精神与不灭的人文之光。
我会努力学习历史文化,为我们的珍贵文物做出我力所能及的贡献。
《国家宝藏》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节目,宣传古代文物历史,也让我们了解全国九大博物馆的代表文物。既了解了历史,又了解了文化。结合明星守护人推荐和影视表演还原了当时文物诞生的初衷,也让我们理解了每一件文物诞生的不易和难得。
在几千年前生产力并不发达,但我们的祖先们凭借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制造出这一件件举世无双的精美物品。每一件物品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悠久文化的历史见证。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的国家虽然在不断地发展,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远的距离。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向我们的祖先学习,学习他们勤劳勇敢的精神,发扬中华着祖先的血液、继承了祖先的智慧,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是未来的书写者,唯有努力自强,不负历史,不负少年!
《国家宝藏》观后感2
和男票在家看了《国家宝藏》一二,还有被神翻译神配音的《博物馆奇妙夜2》,看完了感慨,原来错过了那么多宝藏!我问闹闹,你不会是看了国家宝藏电影来安排线路吧?显然没有!不过冥冥之中,独立钟、三一教堂、富兰克林墓地都游览了,也像是寻宝一样。
《国家宝藏》和《博物馆奇妙夜》都有点像历史科普电影,需要了解美国的文化背景。编剧把美国重大人物和事件都编进了电影,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独立战争、刺杀林肯。又想起《勇闯夺命岛》里提到的刺杀肯尼迪、登月方案、外星人事件的胶卷,包括《变形金刚》里也提到的登月方案。看来美国人很喜欢研究自己国家的秘密啊。
我们在费城的时候,还花2美元买了一个独立宣言小礼物。看了电影之后才翻开看看,不过里面没有具体的《独立宣言》内容,缩印的签名版。看看《独立宣言》的内容,“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假设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生而为人的感觉该有多好。
《国家宝藏2》里有个情节,凯奇他们去法国寻找宝藏线索,在街头和警察谈孟德斯鸠。突然想起来,怪不得法国人如此有优越感,认为法语如此美丽,还看不起山姆大叔,因为人家有卢梭、孟德斯鸠这帮子牛人,没方法,必须膜拜啊。无论是《独立宣言》,还是《人权宣言》,都是人生而为人的根本保证。文明的.精神,才是社会进步的原因。
老外的博物馆,真的都很不错。印象最深刻的是芝加哥的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差不多是科学与工业扫盲博物馆。很多可以参与互动的科学实验、纪录片、各种模型,原来博物馆可以这么好玩啊。在此之前,我也没有去过多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印象中的博物馆都是落满灰尘不见阳光的地方,员工也都是处在颐养天年等待退休的年纪。感受也都一样,没走几步就逛完了。无论是十朝古都还是六朝古都,博物馆都这么小,真有点说不过去,难道因为文物都被掠夺了吗?也很遗憾,没有去华盛敦的史密斯博物馆和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估计去卢浮宫的中国人不少,不过在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和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时,很少遇到同胞。旅行社的线路中,几乎也都很少安排博物馆之行。
说实话,电影总有相似之处。《国家宝藏2》里面,总统从密室里出来后,看见的是一辆擎天柱卡车,瞬间串戏,柱子哥可以出场了。凯奇和哈里斯的伦敦街头飙车戏,也有点《勇闯夺命岛》里旧金山追车的影子。其中出现抢车的那个镜头,车主人就像是《勇闯夺命岛》里的悍马主人啊。还有油桶掉落的情节,在《勇闯夺命岛》里掉的是水桶。
《国家宝藏》观后感3
近日,闲暇时观看了《国家宝藏》这一栏目,明星守护人和文博人员共同讲述、倾情演绎国宝的前世今生。这是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和国宝的绝好机会,听着文物考古人员讲述挖掘文物的过程、文物的价值以及文物的影响力,都深深触动着我。
云梦睡虎地秦简,共1155枚,墨书秦隶,4万多字。主持人撒贝宁是国宝“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守护人,现场,撒贝宁变身为秦朝基层法官“喜”,为大家上演了一出“秦朝版《今日说法》”,用独特的方式科普了一次秦朝法律,场面十分有趣。“喜”在那时只是一个基层官吏,他一生都在抄写秦代的法律规定、自己的工作内容。我想,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应更加承载古人的优良传统,认真履行职责,用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将本职工作做好。
张国立说:“当一个伟大的时代来临的时候,其实有很多的小人物都在兢兢业业地做好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把自己所承载的工作,做到最好的时候这个时代,一定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认为,这就已经表示我们身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已经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者,都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断努力研发、改进工作,为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做着贡献。作为一名普通的高速职工,也许我们的工作没有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那么伟大,但同样,我们把自己所承载的工作做到最好,那么我们便是为这个大时代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被选中了河南省博物馆志愿者和小小讲解员,早上我领回来了好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国家宝藏》让我爱不释手,一中午就读完了。
现在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形铜灯,战国·齐(公元前475~前221年)通高23.9厘米,盘径11.5厘米,1957年山东省诸城葛埠口村出土,现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此灯整体为一身着短衣男子双手擎灯状。此人双手各擎一屈曲带叶竹节型盘柄,盏盘下的子母口与盘柄插和,可随意拆卸,构造精巧。人足下为盘龙型圆盘。出土时还随附有一柄供添油用的长柄铜勺。这件铜灯设计巧妙,造型新颍,专家研究认为它应该是站国时期齐国宫廷中所使用。
通过我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的古人是多么的聪明,我们的'历史是多么的源远流长,5000年的文明古国孕育了多少宝藏,这些国宝犹如颠沛流离,失散千年的游子,又似历经劫难,九死一生的幸存者。拂去几千年历史的尘埃,依然风姿绰约,烁烁生辉。在这些国宝的身上,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缘起和漫长岁月的积淀,镌刻着不屈的民主精神与不灭的人文之光。
我会努力学习历史文化,为我们的珍贵文物做出我力所能及的贡献。
《国家宝藏》观后感4
看过《国家宝藏》后,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我们应该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努力,从此刻做起,从小事做起,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让国宝活起来吧!
最近央视出现的一个非常火的综艺,就是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我花了一晚上看了两期,感受颇深。
首先,有十分有文化底蕴又不失颜值的文物,其中包括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曾侯乙编钟、“中华第一古物”石鼓以及各种釉彩大瓶,每一件文物都穿越了历史向我们讲述了一段段精彩的故事。
其次,还有李晨、王凯、梁家辉等明星的助阵,加上主持人张国立的精彩演绎,让整个节目看起来即有历史的韵味又有现代的气息。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高大上、有文化、有的节目。看节目看的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为古人的智慧而折服,为那些文物而感叹,也为文物背后的故事而感动。
其中,我还非常喜欢第二期中的一段话:当一个伟大时代来临的时候,其实很多小人物都在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当我们每个人都能把所承载的工作做到最好的`时候,这个时代一定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历史上,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人,因为在某一方面非常出色而成为了众所周知的伟大的人。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人,不被人所知,也在兢兢业业的做着自己的工作,我们能说他们不伟大吗?
要是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我相信,这个时代一定会很伟大。而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对历史、对文物、对每一份工作、对每一个职业都带有敬畏之心,努力做好自己该做好的每一件事。
12月3日起,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登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和综合频道。九大博物馆(院)的镇馆之宝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历史记忆、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彰显的大国气象,都浓缩在每期的90分钟里。以古人之规矩,开时代之生面,《国家宝藏》用时尚打开传统,“让文物活起来”。
《国家宝藏》观后感5
兵马俑唇上的指纹——跨越千年的工匠之魂
最新一期的《国家宝藏》中,摄影师赵震分享的经历让人动容。在拍摄兵马俑的过程中,他偶然间抬头,竟在兵马俑的嘴唇上发现了一个清晰的指纹。这一刻,仿佛是一次跨越了2200余年的对话,而这指纹恍若是大秦工匠在陶俑上留存了两千年的工匠之魂。
工匠精神,是个老话常提的词汇,从日常家用的瓷碗陶盆,到切磋琢磨的珠宝玉器;从车床生产的螺丝螺帽,到电路板上一个个精密排列的二极管,处处需要工匠精神的细致入微和毫厘不差,都需要匠心、匠意和匠力。
工匠精神,需要秉持着赤诚的匠心。匠心,是心无旁骛之心,也是凝神止水之心,需要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上,需要在细微之处下好苦功夫。大国工匠李峰正是在上万次的加工中,找准了自己对事业的定位,那就是聚神专注、精益求精。27年来,经李峰加工后验收的产品没有任何质量问题,加工出的零件完全符合标准、精确无误。工艺生产上细微的偏差,都有可能导致最终产品的巨大变化。也正因如此,拥有一颗专注工艺本身,追求精益求精,不为外物所干扰的`匠心,才能真正练就炉火纯青的本领,成为一名行业良匠。
工匠精神,需要有一股认真钻研的匠意。匠意,是钻研琢磨之意,也是沉思反省之意。论语里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地埋头苦干,努力错了方向,也只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匠意,就是要多反思,多注重细节,要抓住工作中的失误,找出问题的根源。同是大国工匠的张新停,在面对炮管膛线内部出现“划痕”的维修难题时,他认真分析炮管的结构和尺寸,仔细观察出现划痕的地方,利用力学原理,推算修磨膛线的角度,精选修磨材质,巧妙设计出了细长杆式的维修长炮管工装。沉思反省,仔细钻研问题的匠意,正是他解决问题的不二法宝。
工匠精神,需要有源源不竭的匠力。匠力,是无后顾之忧之力,也是全力以赴之力。有恒产者方有恒心,只有有了稳定的生活保障,工程师和一线工人们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工艺的钻研和技艺的琢磨中去。而这,正需要各级政府关注和政策上的持续扶持,要为培养工匠精神提供良好的“土壤”。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昔日辉煌的秦帝国早已不见,而残存在一个个古朴的陶俑上的工匠之魂,却会一直流传下去,后之视今,如今之视昔,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物勒工名”的传统工匠精神,培育出真正的中国制造!
《国家宝藏》观后感6
说到综艺节目,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说到文物类节目,又有人会想到《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样的纪录片,但是能把综艺和文物融合起来的节目却是少之又少。《国家宝藏》就是这样的一档节目。
《国家宝藏》每一集都介绍一个博物馆,由博物馆选出三件文物,介绍它的前世传奇与今生故事。节目组会请明星以小剧场的形式演绎文物前世的传奇,而今生故事那么会请专业人员进行介绍。
节目中反复强调“让国宝活起来〞想来有点可笑。中国一向以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著称,而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了解祖国的文化呢?五千年的历史不是文化实力而是文化潜力,只能称之为素材,只有将这些浩如烟海的素材做出心的.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新故事,这些潜力才能转变为实力。历史上的忍者文化放在中国估计连忍着列传都做不了,但日本却将其做的家喻户晓,变成了日本文化软实力的一局部。美国亦是如此,作为一个仅有几百年历史的国家,相对而言文化本应该比拟贫瘠,但是创造力却使他们的文化大放光荣。
中国文化现在也许欠缺的就是创造性的传输模式。如今中国最有创造力的文化产品是什么?有人会说是网络小说。专门翻译中国网络小说的英文网域仅凭几十本网络小说,流量推到世界1200名,日均点击量200多万。近年来一些国人鄙夷的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却火遍了欧美,知名度不知比那些正统文化电影高出多少。剧烈的竞争现状强迫这些作者必须做出各种创新。确实,局部小说可能是粗制滥造的,文笔也比拟拙劣,但具有创新性,而这创新性正是文化魅力的源泉。这些网络小说让人诟病的地方也许还有很多很多,但是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播并取得成功的结果却是不可否认的。多少人却对此嗤之以鼻。
在《国家宝藏》中也是如此。面对古文古画《洛神赋》,很多人也许感受不到它的魅力,但是通过两首小诗一段表演,洛神之美,子建之痴,长康之才却能深深地印在观众心中;云梦睡虎地秦简,不去讲苛赋劳役等人们看惯听厌的东西,而是举出那些在当时甚至放到现在都很超前的法条……这些充满创造力的表达使古老的国宝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真正的使国宝“活了起来〞。
而今生故事无不是向现代化国际化靠拢。云文铜禁的失蜡法与现代的发动机叶片的熔模铸造法原理相同,皿方罍提到了3D打印技术,坤舆万国图提到了VR,AR技术……节目组想方设法把古老的国宝和现代高新技术、文化结合,降低了认知门槛,便于理解,极大地拉近了我们与国宝的距离。只有当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去了解研究他们,并从中不断地汲取营养,国宝才算真正的“活了起来〞,国宝才能永远年轻,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才算真正年轻,同时这也是建设精神文明开展文化软实力的正确翻开方式。
中国不是文化贫瘠,而是缺乏让博大精深的文化深入人心的创新形式。
《国家宝藏》观后感7
和男票在家看了《国家宝藏》一二,还有被神翻译神配音的《博物馆奇异夜2》,看完了感叹,原来错过了那么多宝藏!我问闹闹,你不会是看了国家宝藏电影来支配线路吧?明显没有!不过冥冥之中,独立钟、三一教堂、富兰克林墓地都巡游了,也像是寻宝一样。
《国家宝藏》和《博物馆奇异夜》都有点像历史科普电影,须要了解美国的文化背景。编剧把美国重大人物和事务都编进了电影,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独立斗争、刺杀林肯。又想起《勇闯夺命岛》里提到的刺杀肯尼迪、登月安排、外星人事务的胶卷,包括《变形金刚》里也提到的登月安排。看来美国人很喜爱探讨自己国家的隐私啊。 我们在费城的时候,还花2美元买了一个独立宣言小礼物。看了电影之后才打开看看,不过里面没有详细的《独立宣言》内容,缩印的签名版。看看《独立宣言》的内容,“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同等,造物者给予他们若干不行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华蜜的权利。”生而为人的感觉该有多好。
《国家宝藏2》里有个情节,凯奇他们去法国找寻宝藏线索,在街头和警察谈孟德斯鸠。突然想起来,怪不得法国人如此有优越感,认为法语如此漂亮,还看不起山姆大叔,因为人家有卢梭、孟德斯鸠这帮子牛人,没方法,必需膜拜啊。无论是《独立宣言》,还是《人权宣言》,都是人生而为人的基本保证。文明的精神,才是社会进步的.缘由。 老外的博物馆,真的都很不错。印象最深刻的是芝加哥的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差不多是科学与工业扫盲博物馆。许多可以参加互动的科学试验、纪录片、各种模型,原来博物馆可以这么好玩啊。在此之前,我也没有去过多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印象中的博物馆都是落满灰尘不见阳光的地方,员工也都是处在颐养天年等待退休的年纪。感受也都一样,没走几步就逛完了。无论是十朝古都还是六朝古都,博物馆都这么小,真有点说不过去,莫非因为文物都被掠夺了吗?
也很缺憾,没有去华盛敦的史密斯博物馆和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估计去卢浮宫的中国人不少,不过在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和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时,很少遇到同胞。旅行社的线路中,几乎也都很少支配博物馆之行。
《国家宝藏》观后感8
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六百年紫禁城;宝刻渊薮,汉青永照,九百三十年西安碑林;壮志谐风雅,咫尺筑天堂,一千年苏州古典园林;守婆娑净土,乘雪域雄风,一千三百年西藏布达拉宫;八表同风,开启中华大一统,两千二百年秦始皇帝陵……
《国家宝藏》这一节目,为了更符合人们的口味,它上演了一出出情景剧,生动的将一个个宝物的故事告诉了我们,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宝物的价值。
节目中一件为“金嵌珍珠天球仪”的文物深深吸引了我。这是我国流传至今唯一一件由黄金制成的天球仪,上有三垣、二十八宿、三百六十八星座、一千百三十颗星以及黄道赤道银河、二十四节气。
这样一件令人惊艳的物品,但却诞生在了我国天文学停滞不前的年代。天文学当时不受皇帝的重视,但却处于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这件宝物让我们知道了当时中国天文学的伟大成人成就,也让观众深刻的了解到我们头顶这片已经被看厌了的天空,蕴含着的奥秘。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所以无论什么年代我们探索宇宙的脚步不会停止。
随着节目的进展,一件件宝物出现在我的眼前,一个个故事在眼前上演,我们因这些而自豪。有许多人在观看节目前,对文物的来历、背景、故事知之甚少,甚至从未听过。走进博物馆,看到文物也只是看个新奇,不会再回想。
这个节目,让很多人对我国宝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吸引了许多人来学习中国文化,来传承中国文化,正如于蕾所说:“希望观众能够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的血脉相连,从而树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国家宝藏》观后感9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看的节目—《国家宝藏》它讲述了一个个的文物前世今生;它把我们带进了上下五千年。
“我们有多年轻呢?上下五千年。”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震撼了所有人,五千年的文明之火一直燃烧至今,不曾熄灭,放眼全世界,也只有我们华夏民族能做得到。《国家宝藏》之所以成功,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颇受欢迎,一方面在于其打破了传统的`文化节目固有思路,敢于创新,采用了一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讲述方式。比如,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如果用传统的字幕或者旁白方式呈现,不仅不具象,还很枯燥,而《国家宝藏》采用了情景剧的方式,“演活了”文物背后的故事。尤其是敢于使用“自带流量”的当红明星,台词中还穿插了不少网络流行语,虽然不乏争议之声,但在我看来要达到文化科普的目的,首先要让大众有了解的兴趣,否则再好的内容,没有人愿意看也是做无用功。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国家宝藏》!
《国家宝藏》观后感10
回看第三季,有许多没有注意过的事情,居坤灵之正位!仿泰紫之圆方,六百年紫禁城。宝刻渊薮,汗青永照,九百三十年,西安碑林。守婆娑净土,乘雪域雄风,一千三百年,__布达拉宫,逴跞古今,并鉴四大文明,一千七百年,敦煌莫高窟,八表同风,开启中国大统一。二千二百年秦始皇帝陵……
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一定会为我们拥有如此烂漫的文化感到自豪,但对于“自家宝贝”我们大局部人却知之甚少。回忆起我们看博物馆的.那些文物时,往往也只是看个喧闹,看个新奇,看个样子,走马观花。对这些文物的来历、背景、传承却总是不求甚解。更多的是对这些文物毫无兴趣的同胞,认为又不能当饭吃,不能当钱花,这又有什么好看的。
《国家宝藏》节目把这些与一般人的生活很遥远的文物摆在了我们面前,给一般人一个视角,让专家,学者来给我们解读文物内涵,讲述文物故事,使枯燥的历史一下子鲜活了起来。庸俗一点说,把那些热衷于追逐“热点”的“庸人”拉到了这些“宝藏”面前,让人在满足“虚荣心”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华文化。
听着“文物”故事,感受古人思想。两千多年前的文化通过“文物”这个载体传到现在。而两千年,对于宇宙来说可能是转瞬之间,对人类来说,却能跨越了无尽的历史长河,经历战乱,朝代的更迭,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这是多么奇妙之事。
《国家宝藏》观后感11
《国家宝藏》第三季开播以来,观众深深震撼于各类国之重器的精湛、大气,感慨于历史回眸中,沉睡在博物馆中的文物“活”起来的美好和价值。其中,故宫博物院选送的清代金嵌珍珠天球仪让我印象颇深,它是用黄金做成的“天球”模型,有基座、支架、天球三部分,上面用珍珠镶嵌了二十八星宿、三百多个星座和两千两百多颗星。节目中称,它是一件回眸之器、认知之器、激励之器。
“回眸之器”,告诉我们无古不成今,要以古为鉴。说到天文学,我们经常会错误地以为它是一门现代科学,事实上,我们的祖先一直在试图探索黑暗星空的奥秘,我国也是记录在册的最早研究天文的国家之一。金嵌珍珠天球仪浓缩了我国古代历届天文学家孜孜以求的.身影,透过它,我们仿佛能看到在无数个本该“日落而息”的夜晚,他们去研究“天官、天福、紫微斗数”,记录“五星、七政与三垣二十八宿”。从“太史令”到“钦天监”到“天文台”,一路演变发展而来,我们以古为鉴、一脉相传,文化之火,生生不息。
“认知之器”,告诉我们书不可尽信,要敢问星河。众所周知,中国古人很早就会制造这种仪器,用它直观、形象地了解日月星辰的相互位置以及运动规律。节目中演员扮演了清朝女科学家王贞仪,在那个女子唯唯诺诺的年代里,她的征途却是星辰大海。在其他古人还在和孩子们讲着“天狗吃日”的故事的时候,20岁的她已经写了《月食解》来解释月食的原理了;在古人还在相信“天圆地方”的时候,她却在《地圆论》中通过浑天仪证明地球是圆的。她不仅在学术上颇有成就,还写下了“丈夫之志才子胸,谁言女儿不英雄”这样豪迈的诗句,可见,不迷信权威、迷信世俗,才能走实、走好自己的路,才能促进文化的更新迭代。
“激励之器”,告诉我们惜往日荣光,要合作共赢。节目组挑选的这件文物,不得不说用心良苦。天球仪最大的特点在于上面的星象引进了西方的学术,代表星星的珍珠有大有小,从中也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印记。中国清朝,从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他们对西方知识的兴趣从未减弱,体现出清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精美的金嵌珍珠天球仪就是这一历史的见证。大同世界”。
《国家宝藏》观后感12
《国家宝藏》是“大型文博探索节目”,是一种全新的原创模式,即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属于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
首先,《国家宝藏》用年轻人的语言和他们沟通
在播出之后,很意外地在B站上火了,全集播放量为30万+,还有4万密集弹幕。要知道,B站上的用户大多都是95后、90后的年轻人,其中90%的用户是25岁以下。这样一个文博体裁的节目却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央视节目的年轻化,《国家宝藏》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和年轻人沟通,用年轻人关注的点来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第二,《国家宝藏》用话题性引发热度
节目播出后,热门话题也没有断过。第一期结束,#乾隆农家乐审美#又被玩坏了。
在《国家宝藏》节目中,对于乾隆农家乐审美的调侃更是直接被演绎到了真人秀中,这可算是正宗的官方“吐槽”,直接戳中广大年轻受众的点,在网上又掀起了一波热度。而《国家宝藏》也通过这个引发网友共鸣的点,告诉了大家乾隆迷之审美背后的原因,现场科普道,“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而且它的烧制技艺可以说世间仅此一个。
第三,《国家宝藏》用历史和文化引发共鸣
在《国家宝藏》之前,《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和电影就已经引发了不小的热度,而此次《国家宝藏》更是让中国的年轻人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热爱达到了另一个顶峰。其实,现在年轻人的民族自豪感一定也不比老一辈少,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更是增加了年轻人对国家的自信心。
《国家宝藏》正是想借此机会来引发年轻人对于国家自豪感的.共鸣,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也能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通过看《国家宝藏》切切实实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匠人精神,不是套话!真的看着看着就跪了!真正的磅礴大气!《国家宝藏》真的做到了,让我们觉得自己和自己身上流淌的古老血液一起沸腾,涣然新生。我才发现语言是如此的匮乏,除了说很好看,太好看了,竟然一时间想不出什么其他的言语来形容。慢慢安静下来,细细品味。感觉到用演绎前世故事的形式真的让国宝活起来了,尤其是看那个千里江山图…太能激发民族自豪感了!
没有娱乐圈的乌烟瘴气,没有当红小生小花的辣眼刷屏,透过《国家宝藏》,我们仿佛置身于多年前的净土,仿佛在与先人对话,一切都是鲜活的,一切都是有生命力的,正如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张国立说的,我们是一个年轻的民族!有多年轻?也就上下五千年!
《国家宝藏》观后感13
就像丫丫说的那样,我们所看到的木偶,并不是以胖为美,初唐是身材颀长为美,盛唐才是以胖为美。
然后,模特们的表情关键非常好,每个画面表情都很棒,还有肢体动作也很棒,干净利落。这两个我们还要继续努力。然后,一定要自信,只有把自己自信的感觉,放出来的姿态才会好看,台步,才不会显的缩,台风也要稳当。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去了解衣服,去了解它的美,才能把它的美更好的展示出来,而且,服装模特展示的不是自己,而是衣服。要做到让别人第一眼看到的是这个衣服的美。
还有一点就是妆容造型,我们不能一成不变的就那几个表情动作,我们也要根据所穿汉服的款式,造型的'样子,来展示这件汉服的美。
我们的不足还是很多,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也还是有很多,不能只看着,还要多想想,去实践。
《国家宝藏》观后感14
每一天晚上7:30分,我都会观看中央四台播出的电视节目《国家宝藏》,看着一件件价值连城的国宝,听着讲解员讲述每一件国宝后面的传奇故事,我做梦都希望能亲眼目睹这些珍宝。机会终于来到了,3月30日至7月1日国家博物馆在长沙举行《国家宝藏》的展览。听到这个好消息,我兴奋地一蹦三尺高,没想到美梦成真了,我迫不及待地要妈妈带我去看展览。
五月六日,阳光明媚,春光灿烂是一个有利于出行的好天气,我们早早地来到省博物馆看展览。走进博物馆一看,慕名前来的人可真不少。整个展馆里人山人海,被围得水泄不通。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大家排着长龙一样的队伍,一个接一个鱼贯而入。每一个人都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专注地观看展览。他们有的拿着相机在不停地拍照;有的拿着笔和纸认真地记录展品的介绍;还有的在耐心地听讲解员的讲解……
这次展出的国宝有精巧玲珑的酒杯,笨拙的犀牛酒壶,还有举世闻名的,品种繁多,让人看得目不暇接。每一件展品都巧夺天工,好像出自鬼斧神工之手,让人赞叹不已。每一件国宝不仅价值连城,还都有一些传奇故事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个造于汉代的犀牛尊,它昂首伫立,体态雄壮。形态逼真,憨态可掬,就像是一只活生生的犀牛站在你的眼前,惟妙惟肖。
在几千年前生产力并不发达,但我们的祖先们凭借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制造出这一件件举世无双的精美物品。每一件物品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悠久文化的历史见证。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的国家虽然在不断地发展,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远的距离。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向我们的祖先学习,学习他们勤劳勇敢的精神,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创造,为民族富强而努力学习,为中国重新走向世界强国之林而努力拼搏。
《国家宝藏》观后感15
绢衣彩绘木俑令我感到与众不同的是,身上的服饰,她们再现了初唐时代人们的衣着景象。当代时装的话语权一直在西方,是时候找回中国的'审美精神,借此我由衷的希望可以掀起一阵全民学习汉服文化的浪潮,而我们面对传承,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心力。从时装的染料还有化妆品的成分中看出,以后发展的趋势更偏向于国潮,那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火,一把想让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好好传承延续之火。之后的走秀,模特的展示从神情和姿态都是很值得学习的,都很自然,宛如从画中走出的一样,模特的展示我个人认为更多是去展示衣服,突出服装所想表达的气场、故事和美感,而不是去展示模特本身有多美多漂亮。模特需要做的是了解服装,展现服装的魅力。如果一场秀下来,观众能够从模特的展示中感受到这些,那么我觉得这样的模特才是合格的模特。
【《国家宝藏》观后感】相关文章:
国家开放大学的毕业自我鉴定08-27
国家开放大学毕业自我鉴定08-25
国家开放大学毕业的自我鉴定08-27
[优选]国家开放大学的毕业自我鉴定15篇08-27
国家开放大学的毕业自我鉴定[范例15篇]08-27
国家开放大学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08-26
【经典】国家开放大学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08-28
《八佰》观后感08-29
《妈妈》观后感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