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推荐)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
(一)数与计算
(1)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二)比和比例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三)几何初步知识圆的认识。圆周率。画圆。圆的周长和面积。*扇形的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认识。
(四)统计初步知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五)应用题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包括发芽率、合格率、利率、税率等的计算)。比例尺。按比例分配。
(六)实践活动联系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情况组织活动。例如就家中的卧室,画一个平面图。
(七)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学习方法:进入小学高年级后,科目稍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诸如“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总结比较,理清思绪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章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一个框架图或在脑中过一遍,整理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联想法将其区分开。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在学习《位置》在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这部分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和一一对应的思想。学生可在方格纸上画画。
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一小时刷一面墙的1/4,1/5小时刷一面墙的多少?实际上是求1/5的1/4是多少?这种题型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画一画,折一折。再就是利用: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在学习分数除法这一节时,例如:分数、除法和小数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以及分数除法应用题无论是折纸实验,还是画线段图,都是用图形语言揭示分数除法计算过程的几何意义。分数乘除法,比的知识,运用了类比的数学。(相似和变式)在学习圆这一节时,用逐渐逼近的转化思想。把一个园等分(偶数份)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近长方形。体现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思想,应用转化思想。在应用中,我们还知道面积相同时,长方形的周长最长,正方形居中,圆周长最短。周长一定时,圆面积最大,正方形居中,长方形面积最小。这题蕴含着一个数学规律,即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短,而长方形的周长最长;反之,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而长方形的面积则最小。在学习数学广角这一章节中,例如,研究古代鸡兔同笼的问题,就应用了假设法来教学。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划归法。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2
四个公式:
两个公式:
①增加量(减少量)=原来的量×增加的百分数(减少的百分数)
②现在的量=原来的量±增加量(减少量)
求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
公式:
增加百分之几=增加的部分÷单位1
减少百分之几=减少的部分÷单位1
例如:
1、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
解题思路:根据公式增加百分之几=增加的部分÷单位1,先确定单位1是水,已经知道是45:增加的部分不知道,可以利用50减45求得5;最后用增加的部分5÷单位1水的45就等于增加百分之几。
计算步骤:第一步:单位1:水:45立方厘米
第二步:增加的部分:50—45=5立方厘米
第三步:增加百分之几:5÷45=
2、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5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
解题思路:根据公式增加百分之几=增加的部分÷单位1,先确定单位1是水,已经知道是45:增加的部分是5立方厘米;最后用增加的部分5÷单位1水的45就等于增加百分之几。
计算步骤:第一步:单位1:水:45立方厘米
第二步:增加的部分:5立方厘米
第三步:增加百分之几:5÷45=
3、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5立方厘米,冰的体积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
解题思路:根据公式增加百分之几=增加的部分÷单位1,先确定单位1是水,不知道但可以根据题目“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5立方厘米”知道水是少的,冰是多的,所以可以用50—5求出水是45立方厘米。加的部分是5立方厘米;最后用增加的部分5÷单位1水的45就等于增加百分之几。
计算步骤:第一步:单位1:水:50—5=45立方厘米
第二步:增加的部分:5立方厘米
第三步:增加百分之几:5÷45=
4、“减少百分之几与增加百分之几”的解题方法完全相同。
5、与增加百分之几相同的还有“多百分之几”“提高百分之几”“增长百分之几“等。
与减少百分之几相同的还有“少百分之几”“降低百分之几”“节约百分几”等。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3
位置与方向
1、什么是数对?
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数对的作用: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2、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1)、先找观测点;
(2)、再定方向(看方向夹角的度数);
(3)、最后确定距离(看比例尺)。
描绘路线图的关键是选好观测点,建立方向标,确定方向和路程。
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两地的位置具有相对性在叙述两地的位置关系时,观测点不同,叙述的方向正好相反,而度数和距离正好相等。
相对位置:东--西;南--北;南偏东--北偏西。
小学数学小数乘小数知识点
知识点一:
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知识点二:
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知识点三:
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2、用计算器来验算
小学数学0的相关知识点
数学0的含义
1、没有任何东西
2、数轴的前点(原点)
3、可以表示分界
4、可以表示起点
5、可以起到占位作用
0是奇数还是偶数
0是一个特殊的偶数(20xx年国际数学协会规定零为偶数;我国20xx年也规偶数定零为偶数)。它既是正偶数与负偶数的分界线,又是正奇数与负奇数的分水岭。
小学规定0为最小的偶数,但是在初中学习了负数,出现了负偶数时,0就不是最小的偶数了。
哥德巴赫猜想说明任何大于二的偶数都可以写为两个质数之和,但尚未有人能证明这个猜想。
0的相关知识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0没有倒数,0的相反数是0,0的绝对值是0,0的平方根是0,0的立方根是0,0乘任何数都等于0,除0之外任何数的0次方等于1。0不能作为分母出现,0的所有倍数都是0。0不能作为除数。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4
1、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它的面积是S=πR2-πr2或S=π(R2-r2)。
(其中R=r+环的宽度)
2、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半圆的周长与圆周长的一半的'区别在于,半圆有直径,而圆周长的一半没有直径。
半圆的周长公式:
C=πd/2+d
或C=πr+2r
圆周长的一半=πr
3、半圆面积=圆的面积÷2
公式为:S=πr2/2
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缩小以上倍数的平方倍。
例如: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4倍,那么直径和周长就都扩大4倍,而面积扩大16倍。
5、两个圆的半径比等于直径比等于周长比,而面积比等于以上比的平方。
例如:两个圆的半径比是2:3,那么这两个圆的直径比和周长比都是2:3,而面积比是4:9。
圆周长和直径的比是π:1,比值是π
圆周长和半径的比是2π:1,比值是2π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5
1.约分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和分母;通常除了得到最简单的分数。
2.一般分数方法:先找出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将每个分数化为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3.小数的意义:将整数1平均分为10份、100份和1000份……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个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个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个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4.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字中的圆点称为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圆点称为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圆点称为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圆点称为小数点部分。在小数字中,每个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度为10。小数字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与整数字最低分数单位一之间的进度也为10。
5.纯小数:整数为零小数,称为纯小数。例如:0.25 、 0.368都是纯小数。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小数,称为带小数。例如:3.25 、5.都是带小数的。
6.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为有限小数,称为有限小数。例如:41.7 、 25.3 、 0.都是有限小数。
7.无限小数:小数的数位是无限小数,称为无限小数。例如:4.33 …… 3.1415926 ……
8.无限不循环小数:数字排列不规则,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无限不循环小数。π。
9.循环小数:一个数字的小数部分依次重复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称为循环小数。
1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之间的界限。0大于负数,小于正数。负数比较大小时,不考虑负数,但数字大的`数字小。
11、“ 可以省略不写,-不能省略。
12.数轴元素:正方向(箭头表示)、原点(0刻度)、单位长度(刻度)。数轴上0左边的数字是负数,0右边的数字是正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大,最大负整数-1 最小正整数1。
13.表示两个相等的公式称为比例。例如:2:1=6:3。
14.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累等于两个内向的积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例如3:2=6:4可知3×4=2×6。
15、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个项目,则可以在此比例中找到另一个未知项目。求比中的未知项称为解比。例如:3x = 四、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x =3×8,解得x=6。
16.成正比:两个相关的数量,一个数量变化,另一个数量也随之变化。如果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应比值(即业务)确定,则称为成正比,其关系称为成正比。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例如,速度一定,距离与时间成正比;因为:距离÷时间=速度(一定)。
成反比例的量 :两个相关的数量,一个数量变化,另一个数量也随之变化。如果两个数量中相应的两个数量积累一定,这两个数量称为反比例数量,其关系称为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例如,由于速度: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18、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六年级第二册数学学习方法
1.抓住课堂,数学学习注重日常工作,不适合突击复习,平日学习最重要的是上课45分钟。听的时候要集中精力,跟着老师思考。同时要明确的是,很多学生往往忽略了老师讲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重视题目的答案。其实归化、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远比某个题目的答案重要。
2、高质量完成操作,所谓的高质量是指高精度和高速度。在做家庭作业时,有时重复练习相同类型的问题,然后有意识地测试速度和准确性,每次都能对这些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如测试内容、使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规则、技能等。此外,对于教师安排的思维问题,也要认真完成。
3、经常思考,提出更多的问题。首先,对于老师给出的规则,定理,做到底部,这就是理解的方式。其次,学习任何学科都应该持怀疑的态度,尤其是数学。对于教师的解释,教科书的内容,尽管问题应该提出,与教师讨论。简而言之,思考和提问是消除学习隐患的途径。
4.每学一章一章,都要做一个框架图,或者在脑子里重复一遍,纠正他们的关系。类似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要分项总结比较,有时候可以用联想法区分。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6
1、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
圆周长=π×直径
圆周长=π×半径×2
2、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3、把一个圆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割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用字母(πr)表示,宽相当于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r。
圆的面积公式:S=πr2。
4、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5、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7
1、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2、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3、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为:
d=2r
r=1/2d
用文字表示为:
半径=直径÷2
直径=半径×2
4、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5。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取π≈3.14。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8
1、分数乘法: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分数的倒数: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12是1/12的倒数。
8、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把0。25化成分数,即1/4,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9、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1/0。25等于4,所以0。25的倒数4,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3、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14、比和比例: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所以,比和比例的联系就可以说成是:比是比例的一部分;而比例是由至少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合而成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是比的意义。比例有4项,前项后项各2个。
15、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比的性质用于化简比。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9
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
例如
1、矣得小学去年有80名学生,今年的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了25%,今年有多少名学生?
解题思路:单位1去年已经知道用乘法,增加用(1+25%)
算式:80×(1+25%)
2、矣得小学去年有80名学生,今年的学生人数比去年减少了25%,今年有多少名学生?
解题思路:单位1去年已经知道用乘法,减少用(1—25%)
算式:80×(1—25%)
3、矣得小学今年有100名学生,比去年增加了25%,去年有多少名学生?
解题思路:单位1去年不知道用除法,增加用(1+25%)
算式:100÷(1+25%)
4、矣得小学今年有100名学生,比去年减少了25%,去年有多少名学生?
解题思路:单位1去年不知道用除法,增加用(1—25%)
算式:100÷(1—25%)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0
1、负数的由来:
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光有学过的0 1 3.4 5……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出现了负数,以盈利为正、亏损为负;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
2、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不包括0),数轴上0左边的数叫做负数。
若一个数小于0,则称它是一个负数。负数有无数个,其中有(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
负数的`写法:数字前面加负号“—”号,不可以省略。例如:—2,—5.33,—45,3、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若一个数大于0,则称它是一个正数。正数有无数个,其中有(正整数,正分数和正小数)正数的写法:数字前面可以加正号“+”号,也可以省略不写。例如:+2,5.33,+45
4、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限
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比正数小,正数都比负数大
5、数轴
略
6、比较两数的大小:
①利用数轴:负数<0<正数或左边<右边
②利用正负数含义:正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就大,数字小的就小。负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反而小,数字小的反而大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1
1、一单元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3、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可以看做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
4、计算法则:一个数乘分数,用分子×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做分母,为了计算的简便可以先约分。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对分数同样适用。
6、乘积是一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7、 2单元位置与方向用坐标确定位置:前面的数表示列,后面的表示行上北下南左西右东3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与整数的意义相同。
8、单位1:1.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甲÷乙2.甲比乙多几分之几? (甲-乙)÷乙3.甲比乙少几分之几? (乙-甲)÷乙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工作总量=效率×时间工作效率=总量÷时间工作时间=总量÷效率4单元比比的意义:两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9、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10、 5单元圆圆是一种平面曲线图形。
11、圆中心的点叫圆心,连接圆心和圆上的任意一点叫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直径=半径×2圆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C=πd或C=2πr S=πr的平方6单元百分数便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12、百分数也叫百分率和百分比。
13、百分数表示的是数量,不能带单位;百分数是分母是100的分数,分母是100的.不一定是百分数。
14、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成分母是100的,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15、 7单元扇形统计图统计图有: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16、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个部分和总数的关系。
17、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更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变化趋势。
18、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19、 8单元数学广角用列方程或假设法。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2
1、国债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本息:本金与利息的总和叫做本息。
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额。
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例如:李/老师把20xx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按4.14%计算,到期时,李/老师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
解题思路:要求“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应该用本金的20xx元加上利息的。
解题步骤:第一步:根据“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算利息
利息:20xx×4.14%×5=414元
第二步:本金+利息:20xx+414=2414元。
例如:李/老师把20xx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按4.14%计算,到期时,李/老师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如果利息按20%来上税)
解题思路:要求“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应该用本金的20xx元加上利息的。
解题步骤:第一步:根据“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算利息
利息:20xx×4.14%×5=414元
第二步:算税后利息:414×(1—20%)=331.2元
本金+利息:20xx+331.2=233.2元。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3
一:分数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如果没有括号,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二:连除的计算方法
分数连除,可以分步转化为乘法计算,也可以一次都转化为乘法再计算,能约分的要约分。
三:不含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四:含有括号的分数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五: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混和运算中的`运用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分子乘除数分母,被除数分母乘除数分子。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4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课堂上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1、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必须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2、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3、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
4、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
有些同学平时做作业都会做,可一到考试就犯不是算错数,就是看错题等等低级错误。这是因为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所以小朋友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1、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
2、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3、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5
1、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质量单位换算
1千克=1000克
1克=1000毫克
1千克=1公斤=2市斤
4、时间单位换算
1昼夜=1天=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09-05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总结08-15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08-13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08-15
(合集)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09-08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08-19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优选】08-14
(实用)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5篇09-06
[通用]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5篇09-07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5篇(热)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