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工作总结

时间:2025-10-02 11:37:54 工作总结

院感工作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院感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院感工作总结

院感工作总结1

  本年度,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院感办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强化环节质量管理,严格质量监测及督查,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病率,保证了医疗安全。现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完善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及时调整感染管理委员会及感染监控小组成员,成立了医院感染质控小组,完善了三级管理体系,将任务细化,落实到科室,设科内监控医生、护士,责任到人,每季度进行医院感染质量监控检查,将存在的工作问题,逐步落实整改,使院感工作得到持续改进。

  二、强化质量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一)完善并修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重点科室加强监督质控。在原来的基础上,细化消毒隔离工作流程,建立完整的记录追索登记管理台账。

  (二)院感质量控制,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按照院感质控管理标准,每月科内进行一次院感质控检查,院感办以不定期督查的形式,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反馈、整理并限期整改追踪落实,严抓消毒隔离管理。

  (三)环节质量控制

  1、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手术室、供应室、产房、口腔诊室、胃镜室、治疗室、换药室等感染管理重点科室,特别在重点科室安装温湿度监测仪,保证感控环境清洁,环境管理达标安全。每周不定时检查,做到专项专管,强化各重点区域使用后的各类器械回收后的清洗、干燥、包装、灭菌处理,保证灭菌合格率。

  4、通过沟通与协调,把全院的湿化瓶交供应室集中统一消毒处理,进一步完善了管道的消毒处理工作,根据临床反馈意见满意。

  5、强化手卫生管理:更新重点区域手卫生配套设施,增设高标准的外科洗手消毒用品,通过监测,外科洗手达标率1xx%。同时在各病区配备方便医护人员使用的手速干消毒剂,组织手卫生全院培训,规范洗手流程,各区粘贴手卫生洗手流程图,在各病区走廊安装手速消固定架,提供手卫生速效消毒液方便医务人员使用,并进行手卫生依从性监督及调查,手卫生依从性得到有效提高。

  三、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

  1、医疗废物实行每季度专项质控检查。

  2、院感办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限时整改。本年度对医疗废物的分类包装及交接数量环节进行重点核查,进一步规范收集交接流程,准确医疗废物的'交接环节。

  3、根据上级检查的建议对医疗废物暂存点进行修缮,改善了暂存点墙壁灰霉漏水的现象,保证了医疗废物的合理存放与转运。

  4、组织各级医护人员、工勤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的专题学习培训,使各类人员能正确分类、包装、转运、交接、储存医疗废物,并通过考核,人人过关,常抓不懈,使医疗废物管理逐步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

  四、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监管,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

  1、采取临床感染病历和回顾性监测相结合的形式,统计每月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检测情况,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提出防控措施。

  2、规范全院各项消毒灭菌工作,预防院内感染,xx年度院感科加强院感采样监测,对全院各科室进行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全年全院共采样5xx份,其中空气采样培养360份,物体表面采样培养53份,医护人员手采样培养86份,消毒物品采样培养46份,高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28份,合格率达%;手卫生依从性调查3725例,执行率达%,合格率%;全年共监测出院病人 2886例,医院感染率为 3%,门诊抗生素使用率%,住院部抗生素使用率:%;无菌切口感染率0,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确保了医疗安全。同时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门诊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了监测,发现不合格及时更换,使其合格率达1xx%。

  3、完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上报流程,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尽量避免职业暴露,做好职业暴露上报监测登记工作并进行相关技术指导及回访。

  五、根据传染病的管理要求加强传染病的院感防控

  在各种突发性疾病期间,进一步加强预检分诊台、发热门(急)诊等重点场所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各流行病的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规范工作程序,特别是对全院医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加强了传染病的防治和自身防护知识的培训,严格落实了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展望在新的一年里,按照医院感染管理标准,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把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院感工作总结2

  基层卫生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长期以来存在缺乏管理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等因素,得不到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水平的发展,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提高卫生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证医疗安全,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有关规定制度各项制度,加强重点科室管理,踏踏实实抓好各项基础工作,下面就医院感染工作汇报如下:

  1 完善管理,制定措施

  1.1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标准工作手册》等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卫生院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坚持以法规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为宗旨,从质量监控、组织落实、严格管理等三个环节入手,制定各个科室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快基层卫生院感染管理工作进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道路。组成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为主,以科室感染管理小组为辅的感染管理组织,细化考核细则,每月定期由院感管理办公室领导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检查各科室工作,平时不定期下科室检查工作,定期的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成员进行,分析出现感染病例的原因,探讨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评价医院现行的感染控制与消毒隔离制度,评价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1.2基层医疗机构的感染管理工作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医院领导应该重视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感染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通过讲座、知识宣传等形式加大感染管理的宣传,每季度定期组织全员培训院感知识,采用幻灯片、视频等方式促进全体医护人员利于吸收,并通过笔试考核的方式验收培训效果,总结掌握情况,对于笔试考核结果不合格的人员,要进行循环培训。力争使全体医护人员掌握常用的消毒、洗手方法,并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处理医疗垃圾,避免再次污染。如遇新问题,工作中随时组织全员学习培训。

  1.3加大资金投入,院感工作需要院领导的大力支持,院内感染专兼职人员需要将利害关系向领导说明确(虽然投入资金,表面上是多花钱,实际上避免了院内感染带来的巨大损失),得到领导支持才能购置各种院感相关的.设备物品。购置设备一定要本着本单位实际情况为原则,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加快医院现代化建设,不断的推动电子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及各种先进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加快医院信息库的建设,保证感染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加快医院监控网络的建设,及时的对医院感染的流行趋势、卫生学现状进行动态的监测。同时应该抽出专门的人员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高防范感染的效率。

  2 重点科室管理

  2.1计划生育手术室、门诊输液观察室管理,布局合理,规范各项制度、制定操作流程,加强抢救药品管理,规范医疗器械清洗,加强无菌物品管理,完善各种登记,加强紫外线的管理,定期监测。医务人员按照要求做好自我防护,发生职业暴露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2.2门诊换药室管理,除上述要求外,重点管理换药伤口分类,先后顺序,规范动物咬伤的管理,医务人员防护,医疗器械处理。

  2.3消毒供应室及洗衣房管理,重点加强分区布局、洁污分流、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清洁、监测、年检工作,消毒前后物品分开放置并有登记。加强洗衣房管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符合可重复织物管理要求。

  3 监测工作

  3.1全面综合的监测资料,可以为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基层卫生院应该根据本院特点和医疗环境的不同,建立重点监测的目标,加强对感染多发科室、多发人群、部位以及耐药菌株进行监测。

  3.2严格按照要求对计划生育手术室采取每月监测一次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空气,无菌器械,门诊输液观察室、换药室、供应室每季度监测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紫外线、使用中的消毒液监测一次,其他科室不定期抽测。

  3.3监测结果保留并分析,查找原因,分析不足,做到持续性改进。

  4 医疗垃圾管理

  4.1严格按照《医疗垃圾处理条例》分类处理垃圾,随时下科室检查。加强污水处理的管理工作。

  4.2对于医院常出现的一次性用品在使用前应该严格的检查其包装严密性、使用有效期,如果发现破损或者污染应禁止使用,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应采用规范的方式进行处理。医疗废弃物应该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进行分类、转运、焚烧处理,不得私自处理。

  5 物体表面和手卫生管理

  重视物体表面擦拭工作和手卫生管理,做到人人掌握,重点加强物业清洁人员管理 ,六步洗手法口诀人人掌握:内、外、夹、弓、大、立、完(腕)。

  6 抗生素管理

  6.1定期组织专家进行有关抗生素使用知识讲座,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6.2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严重感染患者,需要在经验性使用抗生素3d后,根据病原菌培养情况及药敏反应结果采用合适的抗生素,避免抗生素滥用、乱用。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共同努力,长抓不懈,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坚持持续性改进,才能真正提高基层卫生院的医疗质量。

院感工作总结3

  我科在院领导和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监测效果,及时修订措施,使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无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现将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管理体系,发挥体系作用

  1.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今年8月重新调整充实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临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完善了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在工作中,遇到需要多科室协调和配合时,及时汇报主管领导解决问题。

  2.11月份在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倡议下和院领导的支持下,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加入了我院的医疗护理质量督察中,制订了严厉的奖惩办法。

  二、医院感染监测方面

  我科负责全院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办法。通过监测—控制—监测,最终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三、进行培训管理机制

  针对院专科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既做到对病人的过程管理,同时也是对管床医生的持续培训,此项工作收到预期效果,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防止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1)对全院1751例无菌切口进行感染率调查,发生感染3例,感染率为0.15%。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0.5%的要求

  3、环境监测方面

  手术室 病房专设记录本,对每月采样结果记录,全年环境监测符合率为97.%。对其不合格的方面进行消毒后重新监测.

  (2)对层流手术室、的.空气采样方法,首次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中的具体采样要求,采样结果均符合要求。

  4、消毒灭菌监测

  1).每月对消毒间进行效果监测,按全国消毒规范要求,每天做B-D试验,每月做生物监测,

  2).6月份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进行了监测,上半年共监测10根,合格10根,合格率为99%。对<70μW/cm2的紫外线灯管通知科室及时更换。

  3).对我院使用的消毒剂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和物品进行了备案。

  5、抗生素使用调查

  每月进行了抗菌药物监测,都在合理使用范围之内.

  四、管理质量的监控

  1).促成全院各科室部门产生的医疗废物确定由感染科的的专职人员下收工作的最终实施,并完成对下收专职人员进行必要的法律、法规和个人防护方面的培训。使得医疗废物的管理过程更符合实际,减少

  了污染和医护人员受伤害的机会。

  2).重新设计医疗废物回收登记本,利于回收存档。

  六、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

  1.每季度抽查重点科室的感染管理,发现问题,主动与科主任或护士长沟通并督查改进。

  七、多渠道开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意识。

  1.新职工培训对13名新上岗职工进行了医院感染概论、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率为100%;对新入院实习医生、护士进行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使他们对医院感染概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采取多种形式的感染知识的培训将集中培训与晨会科室培训有机结合,增加了临床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提高院感意识。

  3.9月筹划并组织一次“感染知识及消毒隔离”课件培训。活动的主题为:“感染防控,“手”当其冲”。通过培训活动,使大家认识到: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树立正确的观念,改变行为的模式,提供安全的服务。

  虽然本年度,我科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还一些存在问题:

  1.临床感染管理小组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2.感染监测结果有时还有内容没有定期向临床科室反馈

  3.部分临床科室医生对院内感染重视程度不够,对病人的有关院内感染的诊断以及病情分析方面存在欠缺.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科将继续开展各项工作,并针对本年度问题,特提出20xx年的初步工作计划。

  1.充分发挥三级监控网的作用,根据分管领导和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要求,制定下阶段的控制计划。充分发挥临床感染管理小组作用,将科室的培训和质控检查落实到个人。

  2.建立院感通讯:每季度将各临床科室的感染人数、漏报人数、I类切口的感染数、及卫生学监测情况以《反馈单》的形式反馈给临床科室,对临床科室进行考核,我科再跟踪检查改进结果。

  3.做好医院感染诊断的培训将医院感染诊断与本院医生上报的病例情况结合,制定新的培训课件,并组织学习。

  4.继续开展眼科手术部位的目标性监测,并将有关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找出感染控制的薄弱环节,制定目标监测计划,进行环节干预以保证感染控制项目持续有效地实施。

  6.制定月计划、周安排,日重点,在实施的同时做好记录备案。

  7.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辽宁省医院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规范》,参与我院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工作。

院感工作总结4

  院内感染工作在中心领导的支持下,与检验科、药剂科、后勤科及个相关科室的积极协作下,在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环节控制、目标监测以及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等方面有一定成效。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今年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1次,分别就20xx年工作总结、20xx年工作规划及培训学习计划等几个内容,专门研究布署,落实相关工作。

  二、服务临床。

  20xx年修订完善了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监测等各项制度及进一步落实了各种消毒隔离制度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标准操作流程,完善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措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管理制度及流程、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等。院感科定期督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指导临床,院感科每周不定期对各科室院感工作进行督查,对存在不足的地方进行积极整改。

  对亮点予以表扬,每个月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目标监测信息、病例监测分析、现患率调查情况、消毒隔离检查情况、法律法规等等。

  四、加强消毒灭菌及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

  1、遵循消毒隔离与标准预防原则,各科室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职业暴露防护制度,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按照规程进行。

  2、落实医院环境卫生监测制度。市防疫站每月对重点科室监测。各科室监测登记资料基本及时、准确,监测结果出现不合格时,积极查找原因,采取对策,确保消毒灭菌效果和医疗安全。上半年送检包括物体表面,空气、消毒液、水等在内共114次,合格率为100%。

  3、加强卫生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医务人员安全,尤其加强了标准预防的培训学习。

  4、加强了手卫生宣传和管理,全体医务人员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不断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不定期抽查抽考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和洗手,大家的手卫生依从性都有所提高。

  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和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规范。

  制定了医院感染暴发处置预案和流程,绝大多数医生都能及时上报院感病例。

  六、参与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制定了抗生素分级使用,使用sop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等。

  七、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职工控制院内感染意识。

  上半年度完成包括抗生素、院感及医疗废弃物管理相关制度在内的培训共3次,工勤人员院感法律法规培训1次,同时有4人次参加包头市卫生局举办的市级院感岗位培训2次。

  八、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置。

  管理比较到位,院感科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管理制度、各类人员职责、废物分类收集处置流程、运送路线、交接登记等规程,护理部和后勤积极配合,使医疗废物处置基本做到了有序、规范、合理、正确。

  九、存在的问题:

  1、由于医院条件限制,有部分工作开展不到位。

  2、督查时发现个别科室各项记录不及时不完善。

  3、在院感的投入上还要加强,比如污水处理设施、手卫生设施、干手设备和手消毒剂的应用等,如有损坏需及时维修。

  4、督查时发现有的科室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置有时候分类不认真,护工有时候不使用专车专用运输容器运送,个人防护不注意。

  5、手卫生以及标准预防还要加强执行力和督查。

  医院感染管理目前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其导致的医疗纠纷越来越多,而且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后果非常严重。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主要还是我们医院对感染工作没有高度重视,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学习新知识,不断改进工作,总结经验,警钟长鸣,吸取前车之鉴,认真落实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环节控制,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把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作做得更好。

院感工作总结5

  随着医学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医院感染不但关系到医患双方的健康而且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从制度落实,到严格组织管理,采取多种措施,使我院的院内感染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为了今后进一步搞好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现将我院本年度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质量控制

  根据医院医疗安全与质量控制的要求,完善了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与考评标准,根据日常工作检查进行督查反馈,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院感安全,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手术室、产房、胃镜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院感科每月进行督查、指导、反馈,防止院感在院内暴发。

  二、感染管理

  我院在感控工作中均采用前瞻性调查和病例回顾性方法,导致及时性、准确性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我科要求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及时上报,感控专职人员根据上报情况及时深入临床科室了解相关信息,提出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并监督指导执行。

  三、教育培训:

  1、加强医院感染培训及考核,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计划,全年在医院内以PPT讲授的形式进行了4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参加人员包括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培训内容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医疗废物管理、医院感染诊断及上报,消毒卫生标准、手卫生、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重点部门消毒与隔离制度,保洁人员的'职业防护及消毒隔离知识等,对新上岗的医护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

  2、院感专兼职人员多次参加了上级医院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

  四、感染监测

  1、根据院感管理要求,做好医院感染病例及监测工作,全年共监测出院病历1066份,其中发生感染病例1例,感染率为93、8%

  2、全年全院共采样151份,其中空气采样20份、物体表面采样39份、医务人员手采样15份、消毒物品采样8份、无菌物品采样4份、生物监测8份,合格151份,合格率为100%。

  3、每月对含氯消毒液进行浓度检测,全年共监测64份,合格50份,对于不合格者,及时查找原因在下月重点监测采样。

  4、每季度对使用中紫外线灯管进行监测,全年共监测60次,

  合格60次,合格率为100%,如有<70uw/cm2的紫外线灯管将立即通知科室及时更换。

  五、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不定期检查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交接、储存等环节,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规定的要求进行规范处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存在的不足

  1、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不能每治疗一位患者及时洗手或手消毒。

  2、医院感染病例报告不及时,经常出现迟报漏报甚至不报现象。

  医院感染涉及全院每个角落,贯穿于自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贯穿于治疗和护理的每一个细节当中,为此医院感染工作要常抓不懈,我科力争将医院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为我院医疗质量提高保驾护航。

院感工作总结6

  20xx年即将过去,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院感委员会的指导下,全院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各临床科室医师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发现院内感染能及时、准确报告,同时院感科也加强院感病例上报管理,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加强监测与控制,无院感流行事件发生。常规依托护理部进行消毒隔离质量督查、无菌技术督查并反馈,协同医务科、护理部,配合院领导做好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每季度在院长的主持下召开一次院感委员会会议,发布一次院感简讯。

  院感管理在20年进行了以下工作:

  一、根据院感安全生产要求 细化院感质量管理措施

  根据医院“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完善了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细化了医院感染质量综合目标考核标准,根据综合目标进行督查反馈,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院感安全,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胃镜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又制定了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防治院内感染措施,院感科常规进行督查和指导,防止院感在院内暴发。

  二、根据传染病的管理要求 加强传染病的院感防控

  在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进一步加强预检分诊台、儿科门诊、内科门诊、发热门(急)诊等重点场所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规范工作程序,特别是对全院医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加强了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治和自身防护知识的培训,严格落实了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三、根据院感管理要求,做好病例回顾性调查

  20年,全院共出院的XX例病例,院感科全部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结果表明:医院感染率%,例次感染率%。发生医院感染的科室依次为:内二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骨伤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内一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感染好发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0.30%;上呼吸道例次感染率%;泌尿道例次感染率%;胃肠道例次感染率%;医院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医院感染好发病种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类,例次感染率%;内分泌类疾病类,例次感染率%;循环类疾病,例次感染率%,泌尿生殖系统类疾病,例次感染率%,肌肉骨骼系统类疾病,例次感染率%。各危险因素调查发现:糖尿病例次感染率%,慢性病例次感染率%,高龄例次感染率%。前三位院感相关易感因素为慢性病、高龄、糖尿病。

  四、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及手卫生监测情况

  为规范全院各项消毒灭菌工作,预防院内感染,20xx年度院感科加强院感采样监测,对全院各科室进行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同时加强对手术室、胃镜室、口腔科、供应室、细菌室等高危区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测。全年全院共采样份,其中空气采样培养份,物体表面采样培养份,医护人员手采样培养份,消毒液采样培养份,消毒物品采样培养份,无菌物品采样培养份,高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份,合格率100%。本年度市疾控中心对我院进行采样监测份,合格率100%。

院感工作总结7

  20xx年在院和感染管理委员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市、区专家的指导下,我院院感科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围绕争创二甲医院,严格依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卫生部新颁布的行业标准,以规范化、流程化管理为,做了大量工作,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全院医护职员院感知识培训,进步全院医护职员院感意识,努力增进我院的院内感染管理,将医院内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为医院的医疗质量保驾护航。现将本院感工作总结以下:

  1、我院在感控工作中均采用前瞻性调查和病例回顾性方法,导致及时性、正确性不足,针对这一我科在今年首次应用了横断面调查,并与省院感网进行了链接,使我院的病例调查工作更加及时可靠,更加规范;制作下发了院内感染病人上报卡,要求医护职员及时发现、及时上报,感控专职职员根据上报情况及时深入临床科室了解相干信息,提出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并监视指导执行。

  2、根据卫生部的相干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制度等,结合我院的院情,修订了我院院感的标准、制度并组织学习,使人人知晓,使其在从事各自医疗中将有章可循,同时也明确了各级各类职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相应职责。

  1、根据医院医疗安全与质量控制的要求,完善了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根据目标进行督查反馈,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院感安全,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分、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手术室、消毒供给中心、重症监护室、产房、胃镜室、检验科等重点部分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定了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防治院内感染措施,院感科每月进行督查、指导和考核,避免院感在院内爆发。

  2、院感科每月根据各部分院感的要求对各科室(包括重点科室及临床科室)进行质控督查和考核,发现题目及时反馈科室并协助进行整改。

  1、根据院感管理要求,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目标性监测。全年共监测出院病历859份,监测率778%,其中发生感染病例0例,感染率为0%;外科手术203台,其中阑尾手术以上的监测率为90%,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院感前瞻性调查422例,感染率为0%,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病例568例,抗菌药物的二联及三联使用较去年有明显下降。及时完成了省院感委员会要求的'住院病人院感横断面调查工作。

  2、展开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及手卫生监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范要求,对8个科室进行了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采样235份,合格率为931%。其中空气合格率为98%;物体表面91%;医务职员手861%;使用中消毒液100%;灭菌物品及压力蒸汽灭菌器1000%。

  3、我科于6月份对全院展开了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调查日内全院的住院病人为67人,实查67人,实查率为100%。其中医院感染病例人,感染率为0,感染例次0,感染例次率为0;感染病例9,社区感染率为134%,感染者中送细菌培养1例。培养率为11%(此项未达标)。

  1、加强医院感染培训及考核,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全年在医院内进行了4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参加职员包括全院医务职员及工勤职员。培训内容为:重点部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管理办法培训,无菌技术、手卫生知识培训,科室规范化管理培训,工勤职员的职业防护及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培训等。新上岗的医护职员进行了岗前培训,培训落后行了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2、院感专兼职职员及供给室工作职员参加了屡次省、市卫生部分及上级医院组织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并取得相应的上岗证及学分。

  为加强消毒药械及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院感科每周对使用的消毒液进行常规浓度检查,每两月进行一次细菌学监测。不定时到临床科室中登记使用产品的名称,到药剂科抽查使用产品的相干资质证书,结果证书齐全,合格。

  加强医务职员的本身安全,避免锐器伤等职业暴露的管理,从手卫生、使用防护用具抓起,组织相干知识的培训,进步了医务职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全年职业暴露2例。

  加大对保洁职员的宣传及培训力度,进步意识,做到医疗垃圾与垃圾杜绝混装、医疗垃圾及时回收、回收医疗垃圾用运送工具密闭转运、杜绝倒卖医疗垃圾。医疗垃圾暂存处坚持做好暂存处的消毒处理工作,医疗垃圾及时与xx交接,制止倒卖医疗垃圾导致医疗垃圾的流失。院感科定期和不定期对医疗垃圾的管理进行督查,发现题目及时整改。

院感工作总结8

  20xx年在中心主任、办公室主任领导下,我中心院内感染做了大量工作。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制度,开展必要的临床监测等,采取多种措施,使我中心的院内感染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将医院内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为了今后进一步搞好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现将我中心本年度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中心领导的亲自领导下,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对各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保证了我中心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制定一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行为。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院感领导小组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医院院感科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中心职工控制院内感染意识

  结合本院实际,院领导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毒、安全知识培训等,对全中心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大家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提高我中心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水平。发放有关院内感染诊断方面的资料,提高大家对医院感染诊断水平。

  四、定期检查,保证院感工作顺利进行。

  我中心院感管理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对各科室的院感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要求立即整改,保证我中心院感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全年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由于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科室的积极配合,工作开展比较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我们将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院感工作总结9

  本年度,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医院管理的法律法规,强化环节质量管理及全院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质量监测及考核,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病率,保证了医疗安全,全年1—12月份感染办共监测出院病人14501例,96人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0。7%。器械消毒合格率100%,抗生素使用率60%,无菌切口感染率0,有效的控制了院内感染,确保了医疗安全。现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完善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充实了感染管理委员会及感染监控小组成员,成立了感染质量检查小组,负责每月的感染质量大检查,完善了三级管理体系,将任务细化,落实到人,每周在院周会上及每月的质量控制反馈会上通报一次感染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各科感控组长负责整改,逐步落实各项工作,使院感工作得到持续改进。

  二、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一)质量控制:每月进行一次大检查,每周随即检查,系统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整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全年编写医院感染信息两期。向全院医务人员及时通报医院感染动态,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情况,医院感染发病率及漏报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并向全院通报。

  (二)环节质量控制

  1、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新生儿科、口腔科、胃镜室、治疗室、换药室等感染管理重点科室,每周不定时检查,做到日有安排,周有重点,专项专管,制定各重点科室感染质量检查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质量检查标准对手术室重点检查手术后各类器械清洗,消毒及室内消毒效果监测,对新生儿科督查环境管理,工作人员管理,各种物品的消毒等,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对供应室重点督查器械的清洗、干燥、包装、灭菌程序及灭菌器械的合格率,灭菌器的监测等。对产房重点检查医疗废物的处理,各类器械的`用后清洗、消毒及个人防护。口腔科的车针、手机、扩大针等供应室回收处理、制作成纸塑包装等等,使各重点部门感染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

  2、强化卫生洗手:手部清洁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手上携带的致病菌不仅潜在威胁着医务人员及家人的健康,而且通过各种操作极易传染给病人,为此为医务人员提供洗手设施及洗手液、快速手消毒液等,大大提高了洗手质量,减少了院内感染。

  三、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监管,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

  1、采集临床感染病历,统计每月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检测情况,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提出防控措施。

  2、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对象以重点部门为主,每月对重点部门的空气进行监测,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通过院通讯反馈给各科室。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情况:共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表面情况共127份,合格数119份,不合格8份,合格率94%。其中空气93份,合格数85份,合格率91。4%;物体表面12份,合格12份,合格率100%;医务人员手表面14份,采集的对象主要是医生、护士、实习生、进修人员,合格数14份,合格率100%。消毒液8份,合格8份,合格率100%。

  监测血透中心使用中的透析液、反渗水共2份,合格2份,合格率为100%。

  3、紫外线强度监测:对新购进紫外线灯管每批次进行抽检,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门诊等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共监测灯管16支,合格16支,合格率100%。循环风消毒机32台,每月检查过滤网的清洗,每半年统一换一次灯管,消毒效果均达标。

  4、对购入的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监督管理,审核产品的相关证件。

  5、本年5月份感染办开展了住院病人现患率调查,调查前对14名参加现患率调查的监控人员进行了调查方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个案登记表的填写,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知识培训。顺利的完成了调查。

  调查结果:无医院感染发生。

  6、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进行了监测: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尽量避免职业暴露,并对职业暴露进行监测登记。

  7、开展了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知识的培训,每周不定时了解致病菌检测结果, 如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查明所住科室,通知科室主任、护士长并签名,要求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工作人员自我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四、沉着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加强AFP及麻疹的预防和控制,针对我区和我县相继出现的AFP及麻疹等疫情,我科每天下病房、门诊进行督导,及时发现消毒、灭菌、隔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整改,同时加强医疗废物分类和收集处理,严防因管理不善引起的感染暴发,确保了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实行规范化,流程化管理

  编制医院感染控制各种流程,如洗手流程、医疗废物处理流程、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医院感染暴发处理流程、医院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处理流程,以及各种诊疗操作流程等,并组织学习,使工作人员工作流程化,便于操作,便于记忆。

  六、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对医疗废物暂存处进行了整修,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专人回收,登记。对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使工作人员提高了认识,落实了各类人员职责,使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储存、交接等做到规范化管理。

  七、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意识

  元月份:对全院医务人员131人、外科全体人员21人、外科重症监护病房16人、保洁人员24人进行了“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医疗废物管理”等的培训,并组织考试,均合格。

  三月份:对重点科室54人、全院医务人员90人进行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并组织考试,均合格。

  四月份:对全院医务人员72人、全院医务人员136人、各科医务人员90人、各科院感质控员14人进行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废物管理、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管理”的培训,并组织考试,均合格。

  五月份:对各科监测员及护士长16人进行了“现患率调查方案”的培训。

  七月份:对新上岗人员31人进行了“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 并组织考试,均合格。。

  八月份:对全院医务人员109人进行了“医院感染知识与职业暴露”的培训,考试均合格。

  九月份:对重点科室61人进行了“多重耐药菌”的培训。并组织考试,均合格。

  十一月份:对全院医务人员203人进行了“手卫生规范”的培训。并组织考试,均合格。

  十二月份:对相关科室医务人员64人、52人、108人进行了“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多重耐药菌、手卫生规范”等三次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和感染知识,把一些新观念、新思想吸引了进来,使医院感染工作规范化。

  通过一年的努力工作,使医院感染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降低了感染发病率,提高了工作人员素质,为医务人员及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及就医环境,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院感工作总结10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医院面临的一大问题。为了保障病患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每个医院都应该有一个负责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科室,即院感科室。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院感科室在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

  一、加强学习和培训

  院感科室成员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因此,过去一年,院感科室积极参加各种感染控制领域的会议、研讨会和培训课程,深入了解新技术、新理念和新趋势,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除此之外,院感科室还开展多种形式的内部培训,为医院各科室医生和护士提供相关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方面的.知识,让他们了解感染的基本概念、致病机制、预防和控制措施,提高感染防控能力。

  二、加强监测和报告

  院感科室要负责监测和报告医院内的感染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减少和遏制感染的发生和扩散。因此,过去一年,院感科室每月对医院内的感染事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报告,并开展监测工作,追踪感染的发生原因和病原体的分布情况,为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同时,院感科室还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感染报告和处理体系,各科室医护人员对感染事件要进行及时、规范的报告,并按照院感科室的要求履行相应的工作流程和处置程序。

  三、加强预防和控制

  为了防止医院感染,院感科室加强了各种预防和控制措施。例如,每个科室都需要制定和执行感染控制计划,对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在临床操作中加强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确保医院内的各种操作规范和无菌操作。

  在杀灭病原体方面,院感科室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消毒和监测,对工作人员的手部卫生进行监控,加强医疗器械的清洗和消毒,对各种药物进行合理使用等。

  四、加强科研和质量管理

  为了提升院感科室的综合管理能力,过去一年院感科室还积极开展了多种科研和质量管理活动。例如,开展院感科室自查自评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积极参加医院各项质量管理评比活动,督促各科室认真履行院感科室制定的感染防控措施。

  此外,院感科室还积极开展各种科学研究,如开展医院感染病例分析,总结和改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探究新的感染防控技术和措施,为医疗工作者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总结

  综上所述,院感科室在过去一年中加强学习和培训,加强监测和报告,加强预防和控制,以及加强科研和质量管理,全面提升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能力和水平。院感科室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保持高度重视,不断完善工作体系和操作流程,确保医院内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不断优化和提高。

院感工作总结11

  20xx年,妇科院感管理工作在医院院感科大力支持下,在妇科科主任积极指导下,进一步健全落实院感工作计划,严格管理制度,在护理部切实抓好科室消毒隔离技术操作、无菌技术操作及检查考核下,妇科室及时认真填写和上报科室院感病例,严格做把握好医院感染管理,这一年来,我科未发生一例院感病例,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我科根据年初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章,结合我科实际情况落实了我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二、根据院感管理要求,做好病例回顾性调查

  20xx年,我科共出院病人1180人次,其中感染病例有4例,感染发生率为0.33%。

  三、抓好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及手卫生监测工作

  为规范我科各项消毒灭菌工作,预防院内感染,我科配合院感科的加强院感采样监测,配合疾控中心对我科室进行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同时加强妇科处置室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测。全年在处置换药1880人次,清宫1086人次,引产68人次,宫腔冲洗308人次,均未发生感染,合格率达100%。

  四、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我科在医院院感科指导下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医疗废物管理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并常规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我科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医院感染暴发。并做好收登记表,利于回收存档。

  五、强化院感培训及考核

  进行了每月一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参加人员包括全科医务人员,共220人次,培训内容为:

  ①院感基础知识培训,

  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解读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③医疗废物的处理,

  ④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标准、手卫生标准预防,解读“三甲医院”院感有关标准。

  通过培训,全科医务人员及护工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得到了增强,争取人人做到“有菌观念,无菌操作”。

  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在院感科对其使用进行常规督查及定期抽查下,我科院感小组加强督查。我科全年使用一次性注射器186520具,输液器6800付,导尿包580个,吸氧管400付,除个别学生未毁形(科室质控小组立即进行了整改),科室人员均进行了毁形,合格率达99%。。

  七、虽然我科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1.我科院感质量需进一步加强。

  2.科室院感管理小组尚未充分发挥其作用。

  3.科室部分医护人员对院感知识不够重视。

  4.科室医护人员无菌观念、手卫生知识仍需加强。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科将继续开展各项工作,并针对本年度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争取“三甲医院”顺利通过复审。

院感工作总结12

  面对病毒变异带来的防疫压力,在县联防联控办的坚强领导下,皋兰宾馆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闻令而动、火速集结、细致部署,以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的执着和韧劲,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全面打响遏制疫情传播阻击战。

  在一线战“疫”中,他们科学布局,分类管理。严格按照第九版疫情防控方案要求,根据皋兰宾馆建筑结构,科学设置“三区域两通道”,安装视频监控、门磁系统,设立警戒区,实施硬隔离,将隔离区分为密接人员、高风险返回人员、密接的密接及其他人员三个区域,科学布局、分类入住、闭环运行、细化管理,最大限度避免交叉,确保安全。

  在一线战“疫”中,他们合理分工,各尽其责。将10名工作人员按照一办七组要求进行分工,明确职责,靠实责任。无论是58岁的老陈还是26岁的小李,无论是将两岁儿子送到父母家的王大夫还是已在隔离一线工作近两月的小白,无论是长期坚守防疫一线的大队队员杨博、魏东,还是第一次参与集中隔离工作的老郭、金凤、小陶,所有工作人员都任劳任怨,务实高效做好各项工作。

  在一线战“疫”中,他们冲锋在前,彰显担当。集中隔离点是疫情防控的一线,也是疫情防控最危险的场所之一,隔离点全体工作人员面对危险,冲锋在前,绝不言退。大家按照职责轮流分批进入隔离区,开展核酸采样、送餐、收集医废垃圾、消杀、巡查等等工作,30多度的高温天气,一进入隔离区最少要三个小时,经常是从头到脚都被汗水湿透,但他们毫无怨言、争先恐后、齐心协力,切实保障了隔离点的绝对安全。

  在一线战“疫”中,他们牢记宗旨,服务群众。112名隔离人员,从76岁的大爷到5岁的孩子,从土生土长的农民到放学返家的大学生,从货车司机到采购商,他们文化程度、生活餐饮习惯各不相同,差异化要求多,工作人员在筑牢疫情防线的'`同时尽最大限度满足他们的要求,一声声的问候,诠释了工作人员的为民情怀。

  面对集中隔离点一线战疫,工作人员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他们是全县医护、干部、媒体、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的缩影,有了大家的艰辛付出,我们坚信,抗疫必胜!甘肃必胜!兰州必胜!皋兰必胜!

院感工作总结13

  为了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现将20xx年上半年我院院感工作情况进行反馈。

  今年1-6月份,在各个临床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平稳进行,未出现感染爆发流行,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知识,不断促进医院感染工作的发展和开展,上半年进行了两次全体员工的院感知识培训,并不定期在医院微信群里发送院感知识,使全院员工便于看到,对新员工进行了岗前培训,经考核全部合格。

  二、通过加强院内感染的监测、自查及上级领导来院检查给予的指导意见,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院感监测方面的改进,对有关院感的各项制度、操作流程进行了更新,使本院的院感防范工作得到了提高;加强了手卫生的认识,使手卫生依从性也得到了提高,消毒隔离措施也更加完善,有效防止了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1、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漏报率

  1-6月份共计病人339人,感染5人,以肺部感染最多,尿路感染次之,感染率1.47%,比去年下半年减少,无漏报,全院病人病原体送检人数85人,送检率25.07%,按例次算送检率为26.5%,数目较去年下半年上升1.6%,多重耐药菌感染8人次(包括带入感染和院内感染的),以金黄色葡萄菌最多、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等,多重耐药菌感染多为带入病人,占2.35%,以内科病房感染人数较多,统计分析,感染原因为:住院病人年龄较高,住院时间较长,肿瘤病人、糖尿病人偏多,长期卧床,又同时插有尿管,胃管,胸腔引流管等,免疫力低下,难以避免交叉感染。

  2、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我们院感办也采取了措施,发现有耐药菌感染者,由检验科电话通知院感监测人员,院感人员再到病人所在科室进行督导、干预处置,并提醒大家加强手卫生依从性,做好消毒隔离,避免了院感的流行与爆发。

  3、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内科:1-6月份住院病人及出院病人病史查阅显示,通过不断反馈和医务科、院感办的督查,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现象明显减少,并提高了血常规、病原学的送检率,个别不合理使用的,已反馈到所在科室。

  外科:手术围术期抗生素的使用,对于手术病人预防用抗生素的,术前带入手术室的达98%,肛肠科手术术前半小时用抗生素者达100%,一类切口预防用抗生素使用率7.14%,术后使用抗生素超过3天的较去年下半年有减少,所以,这要从观念上改变,并组织大家学习合理使用和抗生素原则。

  4、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很重要,通过学习大家提高了认识,今年上半年,工作人员无人因职业暴露受伤,但还是要提醒大家按操作规程做,养成好的'习惯 。

  5、存在的问题:个别医生在感染处置方面意识较差,感染出现后,未及时予以送检病原体及药敏培养;有些入院时尿常规异常,未予以复查;分析原因是医生对病原学检查观念差;院内感染漏报现象仍存在,对于漏报存在原因,主要是医生忙于日常医疗工作,对此项工作还不够重视而致,另外,手术后预防用抗生素超过72小时现象仍有,原因是医生的用药习惯及使用抗生素的观念而致。

  综合上述问题,希望各科室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院感知识的加强,按照抗生素应用管理规范用药,从思想上引起重视,院感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院感工作责任重大。并就院感工作近期重点安排如下:

  1、今后各科室要高度重视院感控制,加强院感知识的加强,强调手卫生和标准预防的重要性,并认真落实。

  2、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范应用抗生素,控制一类手术切口预防应用抗生素,治疗应用抗生素也要严格掌握指征,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强化病原体送检意识。

  3、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管理,加强监测。

  4、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如有漏报、迟报者与奖金结合,加大惩罚力度。

院感工作总结14

  在院领导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全院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完成了上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1、细化院感质量管理措施,完善了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细化了医院感染质量综合目标考核标准,根据综合目标进行督查反馈,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院感安全,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理,消毒供应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防止院感在院内暴发。

  2、加强消毒灭菌管理工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院感管理员每月不定期下科室检查指导,在消毒隔离工作、手卫生、无菌操作、环境卫生和保洁卫生工作质量以及医疗废物管理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进行整改。

  3、全院综合性监测,上半年未发生医院感染。并且努力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上半年工作人员共发生锐器伤等暴露未发生感染的隐患。

  4、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院感科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医疗废物管理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并常规督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

  5、院感培训及考核,进行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参加人员包括全院医务人员及新进员工,共90人次。培训内容为:手卫生知识培训,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培训。

  目前存在的问题:

  1、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未严格执行手卫生,容易造成交叉感染,部分科室使用快速手消毒液量不足,表明手卫生执行率不够。门诊科室手卫生依从性执行率不够,临床、医技部分工作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接触病人及周围物品后和接触治疗车等公共物品前未严格执行手卫生。

  2、院感管理重点部门、重点环节仍有隐患,如、消毒供应中心等。

院感工作总结15

  一是机制快速建立到位。及时制定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操作流程,明确流调、协查、转运、隔离、管控等8个应急工作专班领导小组和专班工作职责,从严从紧从细从实抓好应急处置各环节工作。

  二是隔离酒店启用到位。按照标准备足隔离房间,按照疫情发生24小时启动40%,48小时、72小时分别启动30%的要求启用隔离酒店,通过提前预拨防疫物资、隔离专班提前进驻等方式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三是规范管理到位。在集中隔离点实行“12310”工作法,即成立1个临时党支部、建立2个工作台账、制订3个工作方案、做好10项工作记录,促使集中隔离点的管理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有效保障了集中隔离点规范标准、安全有序。

  四是人文关怀到位。成立了防控消毒、健康观察、信息联络、安全保卫、后勤保障、病例转运、人文关怀7个小组,实行24小时轮班驻守,随时为集中隔离人员提供专业、细心、贴心的.服务,对孕妇、老人、幼儿等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需求服务,为基础病患者提供治疗和用药咨询等服务。

【院感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科室院感工作总结09-12

科室院感工作总结(推荐)09-13

科室院感工作总结15篇(优)09-20

院感工作计划08-30

科室院感工作计划09-07

血透室院感工作计划08-26

卫生院工作计划09-20

乡镇卫生院工作计划09-18

读后感08-27

《雷雨》读后感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