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
“这一场仗,假如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电影《长津湖》中的这句台词,让人潸然泪下……志愿军战士对民族独立的信念及对国家强盛的渴望,让人肃然起敬。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派兵侵略朝鲜。美国的入侵严峻地威胁到了中国领土的安全,中国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在当时,中国与美国实力差距悬殊。美军拥有成千上万架坦克及火炮,而中国志愿军坦克寥寥,火炮更是缺乏与落后。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狭路相逢勇者胜,在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以勇敢精神和钢铁意志,打出了气概,打出了国威,彻底地粉碎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和敬意!
据亲历战争的老兵们回忆,长津湖战役远比电影所拍的更残酷,那是一场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进行的战役。志愿军战士以硬得咬崩牙齿的土豆为食,而美军却在享受咖啡美食,欢度圣诞节。美军拥有优质的防寒设备,而我们军队的战士身上却只穿着薄薄的棉衣。距长津湖仅仅两公里处的死鹰岭上,一个连的.战士全部冻死在雪地里。其中,上海战士宋阿毛身上发觉了一张纸片:“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荣耀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傲慢地耸立在我们的阵地上。”
雪地里。其中,上海战士宋阿毛身上发觉了一张纸片:“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荣耀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傲慢地耸立在我们的阵地上。”
长津湖战役的胜利绝不是偶然,而是靠人民志愿军钢铁般的意志,以及“我在”的必胜信念。第七穿插连的战士个个铁骨铮铮,不畏牺牲,保家卫国。身为后代,我们要铭记这一座座血肉铸就的丰碑!
一句“我在”,既是责任,也是担当,更是对祖国的热爱与无比的忠诚。身处新时代,过着幸福生活的我们,更应勿忘国耻,铭记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山河已无恙,光影敬英雄。
如今的中国已一步步强大起来。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先辈用血肉开拓出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努力学习。
展望将来,我在,我们在!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2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院观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我的心情一直非常沉重。
《长津湖之水门桥》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主要讲述了1950年的冬天,美国的军队越过了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并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虽然中国正面临着紧要任务,但朝鲜人民的请求助援,中央召开了许多次会议,最终决定派出我国的志愿军前去支援。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团奉命奔赴朝鲜作战,行军的路途上他们几次遭遇美军的突袭。在长津湖战役中,中国志愿军第九兵团的战士们,以稗草充饥,以冰雪当饮,以冻土为席,正面硬杠美军强敌,即使他们装备落后,也敢将美军的王牌部队拖入死亡地狱,即使他们被冻成冰雕,也不忘将手中的钢枪对准敌人的方向,这些无畏的英雄们,以生命铸钢铁长城,以热血染意志丰碑,以无惧淬碧血忠魂。他们的英灵已化作一泓碧血,凝热土,沃青山,柒霜雪,荡敌冠,涤人心,塑国魂,英雄不死,浩气千秋,烈士永在,山河铭记。
看到这里,我已经泪流满面,不禁想到如今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有着美好安定的生活,不正是那些英雄们用鲜活和生命换来的吗? 最让我心有触动的画面是:美军飞机从天上扔下一个指导·弹,能指出军队的具体位置,雷公用双手拔起这个指导·弹,抱到车上,开着车,将它带离军队的.位置,可这样他就会变成目标,美军飞机不停地往车上射子弹,可他尽管伤痕累累,还是将指导弹带离了军队,但美军的手榴弹也伤害了雷公,飞机走后,战士们围到雷公的身边哭泣,伍千里他躲在一旁,掏出本子,手握笔慢慢地向雷公的名字移去,边哭边划下了一个圈,每一个圈都象征着一个英雄的逝去。随后梅生安慰他并说出这一番话:“这一仗我们必须打赢,如果我们不打,那我们下一代就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让我们的下一代过上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
看完了这部电影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惨烈的战事,恶劣的环境,坚韧的意志和赴死的决心,以及中国人民追求和平和幸福的信念。对此我也深有感悟,直到现在,那些英雄的历史也铭记在我的心中,作为中国人,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记住那些英雄给我们带来美好生活。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3
继之前看过长津湖战役电影之后,在今天又继续看了水门桥,回来我特意查询了一下历史上水门桥战斗的具体情况。可以说,电影只是一种载体和一个呈现,真正的战斗更加的残酷和惨烈!
1950年,新中国成立才一年,国内各方面建设落后,战后还没有喘上一口气,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我们的战士缺少后方支援,依然没有摆脱炮弹靠抢的局面,与设备精良的美军面对面打仗,的确是艰苦卓越的战斗!
不管是长津湖战役,还是之后的.水门桥战役,都只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个战斗的缩影!电影是以直观的形式去展现,一场战斗,最后只留下来一个人,这是希望,是精神的传递,也是不灭的火种!不屈的精神!
我们今天的和平,是有多少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4
今天,我和妈妈一同观看了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我的内心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平静。“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保家乡……”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旋律,不断地在我脑子里回荡。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朝鲜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我们的祖国对于朝鲜国的求助,毅然决然地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
但是,在当时,我们国家无论在武器配备方面,还是生活条件方面都和美国军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电影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战士们穿着单薄的棉衣,在冰天雪地里坚守阵地,连睫毛都冻冰了。为了保存体力,不得不吃着冻起来的土豆、豆子,甚至积雪。用的武器只是落后的步枪,子弹也非常有限。而美军呢?飞机轰炸、枪林弹雨、重型坦克,还有很多新型的武器,我们和美军真的只能是用以卵击石来形容。保家卫国,重重的困难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眼前,但是我们国家有的是一群不怕死的战士。他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着视死如归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
战士杨根思在笔记中这样写道:“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他用“三不信”来表达了战士们的决心和信念。
“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有的只有军人的荣耀”,战士们用肉身将铁丝网撕开一道口子,其他战士踏着他们的肉身往前冲锋陷阵,手掌被炸,就用断臂拉动炮绳,炮架被炸毁,就用肩膀扛起继续开炮。
梅生为伍千里争取时间,嘴巴含着女儿的照片,毅然点燃了“战斗车”;余从戎为了仅存的队友,把自己当诱饵吸引敌军的注意,保全队友;平河他们拿着炸药包和坦克同归于尽。为了完成任务,七连和九连的战士全部牺牲了,就只剩下伍万里……这一个个感人的'片段,让我的眼泪忍不住地往下流。
电影的冲击画面让我感到了热血震撼,但更多的是它内在的情节,真的很心疼我们的解放军战士。其中有句台词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如果这场仗我们不打,将是我们的下一代打。”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一批批功臣和战士,正是他们用自己的血和肉,才换来了我们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看完电影,使我立志成为一名军人的决心更加强烈,我将来也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5
《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电影已经上映了,昨天我和家人怀着激动的心情去看了这部电影,看完以后我的感触很深。
从电影中可知,在当时那个年代,我们的兵器不发达,军事化不严谨,跟我们的敌人美国军队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我们的战士一点都不悲观,即使武器不先进,还是靠血和肉赢下了每一场的战争。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志愿军穿插七连接到了一个任务——炸掉美军陆战一师撤离的必经之路水门桥。在七连赶到时,九连的人已经先炸了一次,但费了一晚上的时间,只是炸出来了一个小坑,美军很快就完成了修桥任务;第二次七连和九连一起炸桥,但是又被美军修桥成功;第三次炸桥,美军动用了飞机运输桥梁实现了水门桥的修复。虽然志愿军三次炸桥,美军都完成了对桥梁的修复,但是在执行该项任务的过程中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完成战斗的决心,就像伍千里所说的那一句话:“无论他们怎么修桥,只要修一次,我们就炸一次。”在精神上面就已经摧毁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战斗意志,让抗美援朝战争发生了根本性逆转,从而实现了我们的胜利。但在这三次炸桥中,也留下了许多的遗憾。
在第一次炸桥中,九连运用声东击西的招数奋力炸桥,许多人伪装成美军靠近阵地,可最后还是被识破了,再加上美军的火力比较猛,忙活了一个晚上,只是把桥面炸毁了一个小坑,但九连连长肚子的左下方被炸出来的石头刺穿,一直撑了很久很久,最后壮烈牺牲,而他在牺牲前说的最后一句话令人铭记在心“没有打不死的英雄,也没有冻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这句话让多少人泪目,又是多少人心中的鼓励。在第二次炸桥中,最令人遗憾的就是平河了。一个神枪手,在战争中是必不可少的主力,每一次的战争都是他在高处力挽狂澜,每一次的射击都打中敌人要害,一枪毙命。可是在炸桥过程中,隐藏在水泵房的七连战士已经拉下了导火线,准备和美军坦克同归于尽,但在奔跑的.过程中就被美军打成了筛子,在坦克前面就爆炸了,然而接替这位战士炸掉坦克的人就是平河,他成功的穿插到了美军的坦克下面,但是他的衣服被勾住了,而炸药包就在他头顶的不远处,本来他是可以活下来的,但是因为姿势的原因平河被美军坦克反复碾压,手已经被压碎了,他忍着伤痛也要完成目标,一定炸掉这该死的坦克,全身都是血肉模糊,看着真叫人心痛啊。在坦克底下的平河对伍千里高喊:“开枪啊”,含着泪水的伍千里最终抠动了扳机,坦克和平河一起被炸飞了,平河壮烈牺牲!还有余从戎,他为了不让美军飞机发现藏在桥底下的战士,孤身一人引开了所有的飞机,但在美军的燃烧弹下火烧全身,壮烈牺牲。紧接着在第三次炸桥中,梅生、伍千里以及剩余的七连人员全部牺牲,只剩下伍万里一人,并且完成了炸桥任务。
“七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听到这句话时,我再也绷不住了。可想而知,当时伍万里的心情该是怎样的难过与悲哀。最后的结局,伍万里带着伍千里的骨灰回了家,伍千里也终于说出了那句话“特别好,哥,我特别特别的想你”。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先辈们在枪林弹雨中用血和肉为我们打下来的,我们应该好好守护我们的国家,珍惜现在的生活。我们也向老一辈的英雄致敬!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6
寒假,我去观看了战争电影――《水门桥》。它讲述了志愿军7连和9连配合阻击美军,并炸掉美军退路――水门桥的英勇事迹。
影片中的战士们英勇无畏,先后两次炸桥,虽然最终美军仍然用铁板补上了桥洞,再次通过,但志愿军的英勇震慑了他们。
电影中有许多不惧死亡的勇士,比如七连指导员梅生。在第二次炸桥任务中,他将装甲车车斗中棉花点燃,驾驶“火车”撞向敌人。炮弹几次命中车身、车尾,梅声也重伤在身,但他仍然毅然拼死驾车。炮弹打中驾驶舱,他在临死前仍将车头对准敌人掩体……他家里还有妻子、女儿在等他回家。
抗美援朝战争中,有许多无畏的英雄,比如,只身擒捉63名英军的刘光子,挺身堵机枪的'黄继光等……在此,借用著名作家魏巍的一句话:“朋友们,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觉得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我们的英雄们总是列举不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民志愿军!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美军的心中应该也刻下了一串字母:OurGreatEnemy:摄氏度hinesePeople’sVolunteerArmy(我们伟大的敌人,中国人民志愿军)。
烈士们,安息吧,你们为之洒血的祖国已繁荣昌盛!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7
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牺牲在战场,他们当中有千千万万个雷公、伍千里、伍万里……国庆期间,电影《长津湖》讲述了中国志愿军连队在极度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的故事,其守护山河手足无恙的忠勇壮举,让无数观众“破防”。吾辈青年应从缅怀历史中思奋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敢于拼搏、奋勇前进,坚定吾辈青年肩负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贡献青春力量。
思“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吾辈当有“粉骨碎身浑不怕”勇气。“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指导员梅生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手中不停地抚着女儿的照片,这是一个父亲保护自己女儿的勇敢,也是一个国家保卫自己人民的坚决。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最残酷惨烈的战斗之一,志愿军将士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不畏牺牲、英勇杀敌,展现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书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创造了世界战争的奇迹。他们为了国泰民安,为了保家卫国,视死如归、前仆后继、舍生忘死。这群“最可爱的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权的钢铁意志,吾辈当永远铭记志愿军将士不畏强敌、向死而生的英雄气概,自觉弘扬这种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新的赶考路上,时刻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力争上游、勇攀高峰的状态,以大无畏的担当精神和战斗意志,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心无旁骛干事创业。
思“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吾辈当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气。“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在长津湖战役中最为悲壮的“冰雕连”,一整连官兵以战斗姿势受冻牺牲,他们手持武器怒目前方,没有一个人后退。当年的志愿军将士并不知道“我们能赢”,他们只知道“我们必须赢”,冰雪冻住了战士们的'躯体,却封不住他们不朽的军魂。这军魂,是对国家和民族最澄澈的爱,展现了志愿军将士心中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吾辈当弘扬这种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当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根植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爱国主义成为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
思“慷慨奉献的革命忠诚精神”,吾辈当有“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坚守。伍家已经死了大哥,老二参军后,老三也参了军,父母没有阻拦,是因为他们为了信仰而战,为了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而战。当年,志愿军将士奔赴前线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用血肉之躯在中国边境立起了一道钢铁长城,用铮铮铁骨照亮了祖国的万里山河。如今,吾辈不必枕戈待旦、草木皆兵,没有白骨露野、马革裹尸,我们每一秒的安稳,都是英雄们拼命换来的。英烈们以生命写就的精神史诗,正如明灯般照亮后人前行的路,整部电影所传递的精神和信仰,正是这个时代我们最迫切需要的精神食粮。吾辈当铭记历史、致敬英雄,弘扬这种慷慨奉献的革命忠诚精神,像志愿军那样闻令而动、令出行随,始终做到对初心使命的坚守,对理想信念的笃定,对崇高责任的担当,戮力同心汇聚民族力量,舍生忘死锻造民族血性,守正创新激发民族智慧,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民族精神。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8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了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
电影主要讲了七连的战士们在长津湖战役胜利后,又接到命令前往水门桥阻拦要撤退的美军,任务是把水门桥炸毁,让美军无路可逃。
可现实总是残酷的,之前为了给炮营抢大炮,七连只剩下了70多人。在冒着严寒,顶着风雪前往水门桥的路上,还受到敌机射击,但好在无人伤亡,在跋山涉水后七连终于来到了水门桥。刚到水门桥,他们就发现九连的战士正在与美军战斗,并处于危险的境地。伍连长立即率领七连的`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他们,原来九连接到的任务也是炸毁水门桥,他们一起继续执行任务。
可因为敌人火力太强,所以第一次行动只摧毁了小部分桥梁,很快就被美军修好了,七连和九连只好再次制定计划炸毁桥梁,可因为人手不够,他们的计划完全把个人的生死置于度外,只以完成任务为最终目标。
最终战士们把水门桥的桥梁炸毁,完成了任务,但代价却是两个连的战士都牺牲了,只有伍万里一个人活了下来。但是炸毁的桥梁却被美军用飞机运来的钢架很快的修好了。
影片结束后,我问妈妈,这么多人牺牲了,桥还是在,不是白白牺牲了吗?妈妈告诉我,我军的战略是正确的,只是因为那时候我军的装备比较落后,完成任务才会有这么惨烈的牺牲。我志愿军正是凭借着这种勇于牺牲的精神,才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9
今天是20xx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四,昨天看了新春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作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长津湖》的续集,《长津湖之水门桥》主要讲述的是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的三炸水门桥的故事。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异国的.土地上开启了抗美援朝的伟大篇章。
每次观看抗战影片,眼眶总是一直湿润着,中国军人钢铁般的意志,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伟大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人。
伍千里带领第七穿插连刚刚结束机场大战,还没好好休息一下,马上接到上级通知,立刻赶往水门桥执行炸桥任务。所有战士立刻出发前往目的地。
战士们一边要抵挡风雪交加,严寒刺骨的恶略天气,一边要随时警惕敌机的轰炸。还要誓死完成任务。所有战士丝毫没有懈怠。
始终保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次次攻克难题,所有英雄们都牺牲了,换来了战争的最终胜利!也换来了我们今天安稳而幸福的生活。
为所有烈士们致敬,为所有为抗战英雄们致敬,人民永远会记住这样的恩情!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0
这部电影从詹大南先辈的回忆开始,讲述了这场在抗美援朝中打得最为艰难的,在中国志愿军第九军团的三个军与美陆战队第一师和步兵第七师为主力的第十军在长津湖所展开的震惊世界的战役。而这次战役将是改变整个朝鲜战场发展格局的至关重要的一战。甚至这一战还让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的美国军队经历了一场最为惨烈的大败退。
即便那时无论是军事武器或是技术和装备,先辈们都不如美国,可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情深,都比美国人要好上不知多少倍。
先辈们绝对就是那"最可爱的人”。他们穿着单薄的衣服,用意志与零下三四十度的温度对抗;他们拿着最为普通低端的枪械,用生命与坦克、大炮和飞机一决上下;他们藏在皑皑白雪之中,甚至与有些彻底人冰融为一体,再没醒来。
如此一来,我们现如今的.生活又何不是以他们的生命所换回的呢?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不是从前。耻辱会被洗刷,但历史必将永不相忘!
即便身处于冰雪中,可却仍抱着一腔热血,这便是中国的志愿军,这便是中国军人的精神,也是现在撑起整个中国的民族精神。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1
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春节期间观看了贺岁片《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历史影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在冰天雪地里,尽管敌机就在上方徘徊,尽管困难重重,却还是有无数人民志愿军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当年那些志愿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安危,舍生取义,不怕牺牲,他们在朝鲜历尽艰难困苦,最终给美帝以沉重打击,为我们赢得了宝贵的70多年的和平发展。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七穿插连的战士们,他们一直冲在最前方,哪里最难打,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在执行炸水门桥的任务时,路途艰险又遇大雪,路上不少战士都掉进雪坑,但这些都没有阻挡住他们前进的步伐。他们坚持不懈,终于赶到水门桥和第九连汇合。在赶到后看见被打伤的第九连的战友们,他们奋不顾身地前去救援。这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
救援回来后,第九连的连长在战争中被一颗石头击穿身体,他却一直默不出声,直到他看到九连的侦查兵,并且根据侦查兵提供的情报布置完最后的炸桥任务,说出了“我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后才默默闭上了双眼。这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这时第七穿插连开始执行新一次的炸桥任务,他们按照九连连长的计划开始行动,成功占领了水门桥的有利地段,本想“擒贼先擒王“的伍千里,却因为伍万里意外错杀了指挥官,导致敌军增援部队赶来,这使炸桥任务更加艰难。在水泵房里平河看到敌军增援部队后,不畏牺牲拿着炸药包拼死冲向坦克,最后时刻成功利用坦克炸毁了大桥。就这样,我军炸一次,敌军就用比我们先进的武器修补一次。最后第七穿插连的几乎所有战士们都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炸桥任务中英勇牺牲。看到这,我的眼泪又止不住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用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国70多年的和平发展,现在我国已成为经济、军事强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不会忘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的革命先烈们,他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勇敢前行。就像奥运会上那些努力拼搏的运动健儿们,还有那些不畏严寒站在祖国边境的解放军战士们,他们都是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精神的传承者。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努力学习,在学习上我们也要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愿我们不负韶华、积蓄能量,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祖国强大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2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团中央推进的“致敬”云团课、队课。早听说是要带我们去观看时拍下的珍贵照片,我心中充满了激动和好奇。
活动中,我看到了许许多多关于的历史图片。这些图片记录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讴歌了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中国志愿者的英雄壮举和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革命主义精神。让我们充分了解了这段历史。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架青年志愿者的飞机,那些志愿者曾经就是乘坐着这架飞机来到朝鲜抵抗美军的',因此,这架飞机也存在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在朝鲜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他们是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罗盛教等。无数先烈的鲜血,洗染了胜利的军旗,浩荡的铁流里,我看见了他们伟岸的身躯。是他们,在为民族争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斗里,建立了伟大的功勋。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更不能忘记战争中牺牲的先烈,解放军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听着直播老师讲着英雄们的种种,我的心里总会涌起一股股崇拜之情,同时为自己遇到困难就退缩就感到十分惭愧。作为一名21世纪的接班人,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难题总是容易退缩,而英雄们为了世界的和平,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赴汤蹈火,为国捐躯。相比之下我遇到的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再说,正是因为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我们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那么明天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呢?
有句话说的好:“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我们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坚强勇敢,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跨新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饶、美丽!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3
战争电影巨制《长津湖》在万众期盼中终于登上了大银幕。
作为第一部表现长津湖战役的战争片,《长津湖》填补了一个题材空白。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凭借钢铁意志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击败了美军精锐的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地区,打出了令世界瞩目的国威军威,一举扭转了战争局势。这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首登银幕,无疑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
《长津湖》的史诗性叙事实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片的一次重要突破。该片在同题材创作中首次采用了全景式、文献式的“正史化”叙事方式,建构了由决策指挥的高层视点、基层连队的微观视点以及美军的他者视点“三线并行”的叙事结构,展现了从作战决策至长津湖战役这一段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历史。
影片尝试以客观、理性的方式回顾历史,揭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和胜利的必然性,反映了作为胜利者叙事的高度文化自信。
该片也是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英雄主义叙事。千里刀光影,万里赴戎机,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主人公伍氏兄弟前赴后继奔赴战场,与雷公、余从戎、平河等战友用热血与生命保家卫国,兄弟情、战友情感人至深。
与之呼应的是另一个并行故事:毛岸英向彭德怀主动请缨,毛泽东将儿子送上战场,而岸英终将热血洒在了异国土地上。这些舍生忘死、为国捐躯的战士们,都是共和国永远铭记的英雄儿女。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残酷惨烈的战斗之一,志愿军将士在严酷的战场环境中,书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创造了世界战争的奇迹。
影片《长津湖》艺术再现了这场战役的残酷悲壮:铁道列车被炸的惨烈,乱石阵上的隐忍,通信塔之战紧张激烈,新兴里战斗气壮山河,指导员梅生退伍了亦重返战场,老兵雷公壮烈牺牲,杨根思抱起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片尾“冰雕连”令敌人亦为之动容……
影片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惧强敌、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英勇无畏、震撼天地的战斗精神,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壮歌。
值得注意的是,该片还是电视剧《士兵突击》的前传,伍六一向许三多讲述的那个“九死一生”的抗美援朝故事,正是《长津湖》中第七穿插连的长津湖战史,“不抛弃,不放弃”的经典名句也找到了源头。
新兵伍万里与许三多之间的关联,不仅是英雄钢七连的传承,也是中国 军队的精神传承。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长津湖》重述抗美援朝历史,无疑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启示意义,它们仍是作为民族意志、国家立场政治宣示的宏大叙事,是反帝反霸思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回响,发挥的是凝聚人心的精神激励功能。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4
公元1950年,那一年的天气特别冷,冰雪把所覆盖的一切冻得晶莹剔透,气温降至摄氏零下三、四十度。然而,在这块极不适宜人类活动的冰雪世界里,却发生了一系列异常惨烈的战斗。
11月底的一天,衣着单薄的志愿军战士白雪皑皑的大山中冲出,他们有的人甚至没有鞋,抱着陈旧的步枪,举着木柄手榴弹在酷寒的冰雪中冲锋,异常勇猛地插入“联合国军”的行军纵队,锲入道路两侧的制高点。他们意图很显然,就是要把冒险进攻的“联合国军”围歼于此。
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联合国军”损失惨重。清醒过来后他们不顾一切地聚拢抱团,然后在密集的空地火力掩护下奋力突围。尽管他们使用了成吨成吨的炮弹炸弹,但这一突围过程依然异常艰难,几乎每一个制高点、每一公里的道路争夺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不断有杀红眼的志愿军战士拉响炸药或手榴弹与对手同归于尽,不断有伤者在极寒中呻吟着,慢慢失去意识和生命,甚至不断有成建制的班、排、连在炮火灼烤的雪水泥浆中又被寒风冻成冰坨……轰鸣的爆炸声、拼命的厮杀声、以及濒死者的哭喊声充斥着长津湖地区。
然而,双方的指挥官并没有精力关注这些既壮丽又残酷的场景,他们嘴里都在喃喃念着一个名字——水门桥。
这里是盖马高原的南端,长津湖水库底下引水涵洞里的水从这里汇入四条巨大的管道内,以极陡的坡度伸向山下流到河里。在管道和公路相交的地方,有唯一一座通往长津湖地区以外的'车道桥梁。桥架在两座山体之间,跨度8.8米,下面是万丈深渊,大概因为两边悬崖陡峭如门,地图上这座桥的名字叫水门桥。向南渡过此桥不远,便一眼能望见宽阔的海岸线和元山港口;而如果一旦这座桥断掉,不论是多庞大的军队,也只能被堵于此,再无退路。
水门桥,尤如一扇门,这扇门一旦关上,长津湖地区的敌军就面临着合围和被歼灭的危险,再多的车辆、坦克和火炮也撤不出去。
很显然,水门桥决定着这次战役的胜利与否。
首先意识到这个命门的是中国军队。
12月1日,志愿军一支侦察小分队就穿插到了附近,在风雪长途奔袭而来、冻得瑟瑟发抖的士兵思维却依然敏锐,尽管这座桥在当时毫不起眼,但他们严格按照指令对桥梁进行了破坏。
因为长途穿插奔袭,随身携带炸药并不多,但仍然充分地运用了炸药并把桥面炸毁。按照当时普通中国军人的经验和知识,要在这么恶劣的天气和这么偏远的地方要把这桥恢复到能通汽车的程度,没个十天半个月是不行的。
尽管如此,这支小分队还是很谨慎地安排了观察哨进行监视。不出所料,大桥被炸令"联合国军"焦急万分,一个工兵营很快就带着一些稀奇古怪的装备赶到,并开始了维修作业。但令中国哨兵感到惊奇的是,凭借那些稀奇古怪的装备和附近的一堆木料,"联合国军"居然很快就以木框体结构修好了桥。当看到载重卡车能够缓缓的驶过新的木桥时,哨兵开始着急了。
不过穿插而来的小分队并没有犹豫,他们很快集结起力量筹备了第二次炸桥。白天虽属于"联合国军",但夜晚却属于志愿军。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5
大年初一,我看了一部徐克导演的电影,名字叫《长津湖之水门桥》。
整部电影讲述了一段比在长津湖埋伏歼敌战更为艰难的战役,那就是炸水门桥任务。志愿军穿插七连接到了一个任务——炸掉美军陆战一师撤离的必经之路。第一次炸桥,美军迅速完成了修桥任务;第二次炸桥,又被美军修桥成功;第三次炸桥,美军动用了飞机运输再次修复了桥梁。
这里面有许多令人震撼和感动的场景,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结尾报数的一幕。
“第七穿插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坚韧又响亮的声音徘徊在火车站中,这一幕场景深深震撼着我的心,我热泪盈眶,无比激动。伍万里是第七穿插连唯一活下来的“独苗”,其余的一百五十六人都在战争中英勇的牺牲了。
狙击手平河为了炸掉美军的坦克,抱着炸药包冲向敌人的坦克时,遭到了敌人机枪扫射,倒在了坦克底下,只剩下最后一口气的他,用哀求的眼神示意连长伍千里开枪引爆炸药,对于连长来说,这是多么艰难的抉择,用亲如兄弟的战友生命来完成炸毁坦克的任务。
战士余从戎为了保护隐藏在雪地里的战友,跑到山顶上朝敌军飞机开枪,并高声呼喊着“来啊,我在这儿呢”,把敌军主力引向自己,最后被燃烧弹击中变成了火人。
连长伍千里为了再次炸毁敌军修复的桥梁,在战友梅生的掩护下,只身扛着火箭筒,从敌人营地后方高山上滑下来,冲到了桥面上,敌人枪林弹雨般的子弹射在他身上,也无法阻止他炸桥的决心。
还有其他很多为炸桥付出生命的无名战士,有的被烧死、有的被打死、有的.被炸死,他们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
正是那一代先烈们的牺牲奉献,才换来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好好学习,奋勇拼搏,才能对得起七十年前先烈们流的鲜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只靠一代人,而是要靠世世代代中国人民的努力奋斗。
正所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身为学生时代的我们,要牢记和弘扬先辈们的光荣事迹,学习他们不怕牺牲、不畏艰苦、乐观积极、勇于奉献的精神品质。让我们努力学习、奋斗青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祖国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强大。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相关文章:
长津湖观后感08-13
青海湖小学作文08-14
《八佰》观后感08-29
《妈妈》观后感08-16
孔雀观后感08-25
灯会观后感08-29
深海观后感08-26
漫画观后感精华08-25
《夺冠》电影观后感08-25
电影《热烈》观后感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