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祥林嫂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祥林嫂读后感1
读完了《祥林嫂》这本书后,我思绪万千。可能她的故事很多人不清楚,其实我也是第一次听,我觉得很感动,真的感动,我很同情她。我不理解祥林嫂那个时代的人们怎么那么没有同情心,我看他们只差一样东西——思想。
祥林嫂年轻守寡,婆婆在重债逼迫和卫老二的怂恿下,将它卖给山里猎户贺老六为妻。祥林嫂不愿再婚,便逃到了鲁四老爷家帮忙,不幸的是,没过几个星期,就被卫老二发现了。一天祥林嫂到河边洗衣服,被几个捆走。祥林嫂在逼迫下与贺老六成亲。婚后生了孩子阿毛。不久,贺老六得病死了,阿毛独自上山又被狼咬死,祥林嫂只得重回鲁家帮忙。但她因两次守寡,孩子又死了,被认为是不祥之物,深为人们所厌恶。祥林嫂畏惧死后受罪,便将积蓄两年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以赎罪孽。然后被鲁家撵走,沦为乞丐。终于在一个除夕夜里,死在了风雪中
祥林嫂这么善良,这么勤奋,这么孤独,这么可怜,她哪里有什么罪呢?但在封建社会,就只因为她死了两个丈夫,一个儿子,她反而成了罪人。越是不幸,就越是有罪。阿毛的死,成为了她心灵上无法医治的创伤。她企图借助喋喋不休地讲故事来博得别人的同情和安慰,以减少自己思念的痛苦,结果越说越想,越想越说。这不是一边的叙述,而是反复在咀嚼自己的`痛苦,这种痛苦始终在折磨她。当她以为自己赎了罪,坦然地去拿庆祝用的酒杯和筷子时,四嫂大叫一声你放着罢,祥林嫂,打破了她最后的一点尊严,而这句话也成为了祥林嫂之死的加速调料。通过祥林嫂死前对地狱和灵魂的怀疑,变现了下层民众的某种觉醒。
祥林嫂读后感2
昨天阿东说我现在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我想对于这个人物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我也觉得很熟悉,但其实只是对"祥林嫂"这个名词熟悉而已,脑子里就单单知道她是鲁迅笔下的一个悲剧人物,但至于怎么悲却可以说是全然不知的,由于最近也觉得自己很悲惨,所以经东一说,我也就很爽快地承认自己的确就像"祥林嫂",还是东厉害,知道我肯定是一知半解,所以叫我自己去找这篇文章来看。
嗯,刚刚看完,心情却豁然开朗,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每天不厌其烦地对别人重复着自己的悲剧,一开始周围的人都很同情她,甚至陪着她一起掉泪伤心,但久了,却经不住她的这种念叨,从同情转变为不耐烦甚至是鄙夷!我想我现在正是这种状态,虽然还不至于向所有的人诉说自己的难受,但却已经对身边比较依赖和信任的同学朋友发动了这种精神攻击,每天都在向她们发泄自己的情绪,诉苦。我想我和心态应该是和"祥林嫂"一样的,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减轻自己心里的负担,但却忽略了周围的人的感受!也由于每天都在重复着自己的悲剧,使自己觉得越发觉得悲惨,自己硬是给自己上了个枷锁,让自己沉浸在自己所创造的悲伤氛围中,不能自拨!
"祥林嫂"的确是一个悲剧人物,但她的`悲剧一部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有一部分是她自己渲染出来的,而我现在真的就是一个十足的"祥林嫂",甚至比她更可悲,因为我并不用迫于社会背景,那么我身上的悲剧也只是自己一手创造出来的呵,其实一直都知道自己是个极度悲观的人,却没想过会是一个悲剧人物!自己重重地自嘲一下!
今天算是有种大彻大悟的感觉,不敢期望能完全摆脱这种阴影,但至少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不想让别人看不起自己,更加不想自己看不起自己!
祥林嫂读后感3
每每读起《祝福》,都会感叹祥林嫂命运的悲惨,增添几分对其的怜悯,同时也有几许无奈。那样受尽苦难折磨的人儿,得不到祝福,谈不上所谓的幸福。
《祝福》里的过年是认真的,从送灶神到祝福,礼数周全,祭祀丰盛,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这“年终的`大典”作为直接的生存手段,却给祥林嫂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直接主宰祥林嫂的命运。
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很快又被婆婆家抢走,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厚实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安稳的日子。然而命途多舛,贺老六受地主的身心摧残饮恨死去。不久,阿毛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失魄,犹如白痴,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除夕的鞭炮生中,惨死在街头。
五年前,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两颊还是红的。五年后,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后来,花白的头发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失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和祥林嫂相比,我们是幸福的。那么,我们就要珍惜我们现有的幸福,不要等失去了才追悔莫及。如若我们遭遇到什么不幸的事,依然会有人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
没有生活上悲哀的困扰,我们更应去追求生命的意义,让这段历程长满人生之花。祝福,为自己祈祷;祝福,也为他人送去。
祥林嫂读后感4
那年,初相识
那年初冬,她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做女工。她在春天没了丈夫,成为了一个寡妇,便出来给人做工。鲁四老爷见到她,便是直皱眉头,她明白,老爷是在厌恶她寡妇的身份。而四婶并没有说什么,并将她留了下来,无非是看她手脚壮大,模样周正,能抵过男子罢了。没人明白她姓什么,也没人去关心,只管她叫“祥林嫂”。
祥林嫂整天的做工,似乎闲不下来。她话不多,只明白不停做工,一看便知祥林嫂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女人。鲁四老爷家有了祥林嫂,很多事情都减轻了负担,因为祥林嫂的勤劳,整个家庭多了一丝温情。
封建礼教下的她
祥林嫂是个勤劳能干的人。一年一度的“祝福”在鲁镇举行着,祥林嫂也参与其中,她手脚伶俐,把每一件事都做的滴水不漏,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四婶才会将她留下吧。在那个时代,祥林嫂走着与别人不一样的性格与气质,她善良的内心,总在某一刻温暖了冬日。善良的人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人,也温暖了自我,祥林嫂便是如此。
然而,祥林嫂是个善良的人,却也是个苦命的人,她怀着一颗热忱的心,去不曾想过,婆婆会硬着逼她改嫁,让她做为牺牲品。她以为,在自我妥协后,一切都会好的。改嫁后,她有了自我的孩子,她的.生活也多了一层期望。却料到命运会让她失去所有。因为那让她无能为力命运,因为她悲惨的经历,大家开始厌恶她,她变成了人们口中的“谬种”。
花落,人散尽
在遭受了重重打击之后,祥林嫂不再像以前那样,热情,进取,乐观。此刻的她眼神呆滞,她开始相信地狱与灵魂的存在,她开始害怕死亡,害怕她身上承担的罪过太大,太多。在冬日的夜里,祥林嫂迈着承重的步伐,仿佛她的灵魂早已不存在。花落有再开的时候,可祥林嫂却永远长眠于那个冬日的夜里。花开又花落,再也无人记得祥林嫂,祥林嫂终究是成了封建礼教下被摧。
祥林嫂读后感5
祥林嫂是一个勤劳的、质朴的农村妇女。与中国广大农民尤其妇女一样,她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基本停留在生存的层次上。但这样可怜的要求,也被封建文化和冷酷的社会所拒绝。如同鲁迅先生所说‘是想做奴隶而做不得’。
祥林嫂年轻丧夫,不幸的命运就此开始。她在家可能忍受不了婆婆的欺凌,才逃了出来。她被介绍到鲁四老爷家做工,工作繁重,工钱不多,她反而很“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基本的生存得以满足,他已经感到非常幸福了。
在封建社会里,妇女是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和权力的,一旦嫁了人,就成为夫家的奴隶。夫家要卖掉祥林嫂,给小叔子准备结婚的钱,这要是在现在社会是违法的不可思议的事,在封建社会却是天经地义的事。于是夫家公然把她绑架走了。
祥林嫂就这样被卖给了贺小六。她进行了激烈的反抗,最后被男方家用强力成婚。对于被封建思想禁锢的妇女来说,再嫁是耻辱的事“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祥林嫂为了自己所谓的贞节进了最大的反抗。
祥林嫂屈辱的'再嫁了,相反又过上了一段幸福的日子。“到了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她真是交了好运”两年后,又死了丈夫,但还有儿子,可是不幸的是儿子又被狼给吃了。祥林嫂没有了精神依靠,只好又流落到鲁镇上来
祥林嫂又在鲁四老爷家做工,但她现在是一个“不洁”的人,嫁了两个男人,不仅封建卫道士鲁四老爷认为她是“谬种”,一般的平民百姓也对他倍加歧视。祥林嫂背负着这样的精神压力,疑神疑鬼,恐惧无比。在捐了赎罪的门槛后,还是不能洗脱自己的罪恶,祥林嫂就这样的精神崩溃了,最后走上生命的尽头。
刚开始的时候,我总以为残害祥林嫂的凶手是鲁四老爷他们,但想想又认为错不在他们身上。在封建社会里,迫害祥林嫂的人,他们都是自觉地受封建思想的驱使。祥林嫂是封建思想的牺牲者,鲁镇上的人包括鲁四老爷也都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
祥林嫂读后感6
昨天阿东说我现在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我想对于这个人物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我也觉得很熟悉,但其实只是对"祥林嫂"这个名词熟悉而已,脑子里就单单知道她是鲁迅笔下的一个悲剧人物,但至于怎么悲却可以说是全然不知的。,由于最近也觉得自己很悲惨,所以经东一说,我也就很爽快地承认自己的确就像"祥林嫂",还是东厉害,知道我肯定是一知半解,所以叫我自己去找这篇文章来看。
嗯,刚刚看完,心情却豁然开朗,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每天不厌其烦地对别人重复着自己的悲剧,一开始周围的人都很同情她,甚至陪着她一起掉泪伤心,但久了,却经不住她的这种念叨,从同情转变为不耐烦甚至是鄙夷!我想我现在正是这种状态,虽然还不至于向所有的人诉说自己的难受,但却已经对身边比较依赖和信任的同学朋友发动了这种精神攻击,每天都在向她们发泄自己的情绪,诉苦。我想我和心态应该是和"祥林嫂"一样的,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减轻自己心里的负担,但却忽略了周围的人的感受!也由于每天都在重复着自己的.悲剧,使自己觉得越发觉得悲惨,自己硬是给自己上了个枷锁,让自己沉浸在自己所创造的悲伤氛围中,不能自拨!
"祥林嫂"的确是一个悲剧人物,但她的悲剧一部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有一部分是她自己渲染出来的,而我现在真的就是一个十足的"祥林嫂",甚至比她更可悲,因为我并不用迫于社会背景,那么我身上的悲剧也只是自己一手创造出来的。呵,其实一直都知道自己是个极度悲观的人,却没想过会是一个悲剧人物!自己重重地自嘲一下!
今天算是有种大彻大悟的感觉,不敢期望能完全摆脱这种阴影,但至少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不想让别人看不起自己,更加不想自己看不起自己!
【祥林嫂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与黑读后感08-13
《长征》读后感08-22
《宙斯》读后感08-15
《相信》读后感08-22
复盘读后感08-16
《高效课堂》读后感08-19
《青铜葵花》读后感08-25
《记忆银行》读后感08-25
巴金《家》读后感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