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故事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征故事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征故事读后感1
以前不知道听过几次关于长征的事,都不以为然。直到今天老师布置了这项作业才开始认真起来。长征一直到现在有70年了。看完电脑上许多对长征的介绍,我的心里对长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万五千里,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可是红军却走完了这段路程。在长征过程中,海拔四千五百米的大雪山几乎没有人能走过,可是红军却挺着胸膛,顽强地挑战这大自然恶劣的环境!大雪山终年飘着鹅毛般的大雪,红军冷的话就喝辣椒汤,饿的'话最多也只能吃草根,咬树皮,吞棉絮!在长征中,红军体验的是怎样的恶劣的环境啊!
想想现在,平时我们吃东西还挑这挑那的,真不应该。总之,红军他们经历过的事是我们很难想象的,现在我们的学习环境十分优异,我们一定要学习红军的坚强毅力,遇到挫折时就要想着红军顽强的事例;让我们一起加油,好好学习,努力向上吧!
长征故事读后感2
《长征的故事》这本书我一口气读了三遍。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我。
我们伟大的红军战士,都有一颗舍己为人、除暴安良的决心和坚贞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正是这种为国为民的精神和信仰支撑着他们走完2万5千里的长征,最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从而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而快乐的学习生活!
在长征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比如《小波和他的山药蛋》、《草地让粮》、《总司令分饼》这些都是体现了红军指战员有一颗闪闪的红心。团结也是红军长征不可缺少的力量,俗话说:“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面对的是百万虎狼,后又追兵,我们的红军却不怕牺牲、不怕困苦,为着理想而战斗着。红军战士爬雪山的`时候,吃的是皮带、树根,穿的是草鞋,翻过一座座的雪山,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面前却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战胜了敌人、战胜了困难……
再回想起现在的我,生在阳光下,衣食无忧。但是在学习上碰到一点点困难就知难而退,我深深地反思着,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不怕困难,认真学习,争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长征故事读后感3
每当我注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耳边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时,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一段段红色的记忆,不由得想起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读完《长征的故事》时,我浑身的血液都僵硬了。漫漫征程,红军跨越十多个省,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红军的热血?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 都是一幕幕最动人的血色记忆,无论冰封的皑皑雪山,还是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无不留下了红军的身躯与鲜血,而令我久久思考的是这样一个问题:长征在那样恶劣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什么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呢?
首先,革命红军有坚定的信念。长征路上的艰辛和困难重重,面对饥饿严寒,他们不喊苦不叫饿,是他们的精神战胜了肉体;面对牺牲,他们义无反顾,是他们的精神支持了他们。正是他们有了伟大的信仰,坚定了必胜的信心才是他们奋不顾身,与敌人对抗;正是他们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是他们为国捐躯无怨无悔。
其次,革命红军有伟大的团队精神。每一次的胜利,是一个个战士齐心合力,互帮互助,共同战斗的结果。面对枪林弹雨,没有丝毫的`恐惧;面对雪山草地,没有丝毫的畏缩,因为他们每个战士的心里都有自己的组织团队。
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过着幸福的生活就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祖国的未来新长征还靠我们,我们虽然再不用爬雪山和过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每个少先队员都应该学习革命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怕困难,勇于牺牲,团结协作的长征精神。
长征故事读后感4
每当我读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诗时,我就会想起那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想起在这过程中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呼啸的寒风,鹅毛般的大雪,脚下松动的冰块和不可测的深渊,一步,又一步……这是红军过雪山的一幕。每一个人只有一块木板,然后把木板架在铁链上,一步一步的爬过去,这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时刻。饿了,就挖野草充饥,渴了,就喝河水,这是他们行走的身影……
尽管在《长征的故事》一书中,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不为人知的军人,但是他们为长征做出的一切,是功不可没的!他们凭着绝无仅有的意志在前行中踏出了一条神奇的足迹,而正是这万里长征的钢铁意志才有了我们民族的新生与独立。此刻,我的心又一次地提了起来,泪水在眼眶内打转。因为在生活中,我像一位“小皇帝”,爸爸妈妈什么都不让我干,仿佛我是一块玉,“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正因为这样我被宠坏了,连吃饭都要妈妈盛好。现在,我觉得我该长大了。因为在我们的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也会像红军一样遇到大雪山、大草地,遇到许多挫折和失败。有的`时候,我们因为学习方法不恰当而成绩落后;因自己的错误受到同学、朋友的冷落等等。这些时候我们都不能灰心失望,甚至放弃自己,因为长征途中红军叔叔面对那么多艰难险阻都能克服,我们所面对的失败和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我们敢于面对、总结教训、及时调整自己、坚持不懈,一定能像红军战士们一样,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长征,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限的深思。这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更需要我们去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成长的道路上发扬。我觉得今天的美好生活都要感谢那些红军战士们,所以我们就要更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去好好学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繁荣富强。
长征故事读后感5
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书——《读故事塑造品格——长征精神青春读本》。
什么是长征精神?我很好奇,带着疑惑打开了书。全书共分十章,分别开启遵义新篇章、强渡大渡河、翻越雪山、用理想铸军魂等,每一章都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引人入胜的情节。 、敢于担当等可贵的长征精神!
看到长征精神,我想到了自己:遇到困难,等着老师或父母解释,从不动脑子;遇到一点挫折,就心灰意冷,不敢迎难而上。我们要继承长征精神,在学习中勇于攀登山河,为理想不断奋斗,直至最终胜利。
我们今天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新的`长征。作为新时代的学子,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时光,用长征精神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勇攀高峰,全面发展,做有用的栋梁祖国的。
长征故事读后感6
当我怀着崇敬而又沉重的心情读完《长征的故事》这本书后,我默默地坐在椅子上,久久说不出话来。一整个晚上,我的眼前不时地浮现出长征途中的一些场景,比如“朱德的皮带”,比如“张思德吃毒草”等等情节,在我吃着丰盛的晚餐时,平时的美味仿佛都没有了香气
最让我震撼的是《马背上的小红军》的事迹,陈赓将军在过草地的时候掉队了,他牵着一匹瘦瘦的马拖着脚步孤独地前行着,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红军,他也掉队了,走路摇摇晃晃地,显然是又饿又累快要摔倒的样子,陈赓赶上去,让他骑自己的马,小红军倔强地把腰一挺,说,我的体力可比你强多了,坚决不肯上马。陈赓无奈,掏出自己的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小红军拍拍自己的干粮袋,说你看,我比你的还多呢。陈赓只好爬上马背一个人朝前走去,后来,他突然觉得不对劲儿,又返回去找小红军,当他寻找到小红军的时候,他已经靠在一棵小树上,停止了呼吸。陈赓摸出小红军的干粮袋一看,那里面哪是什么干粮啊,就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有几个牙齿印!
这一段,我看哭了,无声无息地哭了,心里非常难受、非常惭愧!跟着大部队一起爬雪山过草地的这些小红军战士啊,他们比我大不了几岁,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们有幸生活在新时代的蓝天下,无忧无虑,过着幸福富足的生活,当年的小战士们,他们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心无反顾地扛起几乎跟自己一样高的长枪跟随着那面红旗奔赴前方,穿着破烂的草鞋,吃草根啃树皮,饿着肚子,却以坚不可摧的'意志继续前行,压不倒、折不弯、在寒风中傲然挺立,因为他们的心中有信念!是一种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爱国爱家的情怀和精神!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为了理想的远征,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那些革命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从红军长征中收获了坚强、勇敢、团结、自信,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要把这些优良品德继承下来,当前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发扬红军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早日成材,大家携起手来,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中华民族才能更好地开创明天、赢得未来!
长征故事读后感7
从1934年到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个地区向陕甘根据地的转移。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以至敌强我弱,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底一方面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
提起长征现在虽然已经是一段历史,但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的成立吃尽了苦头,抛头颅,洒热血,这种崇高的奉献精神仍然令人敬佩。
翻开《长征的故事》。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扑面而来:周恩来同志带病走长征;贺龙为了救伤员,冒着生命危险试吃野菜;陈赓坐着担架参战......
古往今来,有过多少文人墨客对这种意志坚定,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有过精彩的描述,题目叫《竹石》,是的内容是这样的: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中的竹子,不正具有这样的品质吗?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还是在寒冷的冬天里飘着鹅毛大雪,竹子依然是那样挺拔。炎热的夏天里,竹子不畏酷暑给大地带来一丝绿意,也不正是无私奉献吗?
同学们,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点点滴滴,做一个意志坚、无私奉献的人,时时刻刻都想着: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是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打造的,没有了他们,就没有了新中国的成立,没有新中国的成立,就没有了现在的生活条件。
长征故事读后感8
在长征的路上,发生过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令我最感动的是《丰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红军在雪地中艰难的`走着,忽然警卫员跑到将军的面前,说:“前面有人冻死了!”将军快步的走到那,看见一位老战士倚着树冻僵了。将军大喊到:“军需处长呢!喊他过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警卫员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他把棉衣给了别战士,自己却被冻死了!”红军是这样的舍己为人,在《一袋干粮》,《魂驻小红桥》等故事,不都是这种忘我的精神吗?现在人们还有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吗?有一次,我好不容易挤上上了78路公交车,我注意到:车里有几位年过花甲的老人站着,一个坐在座位上十岁左右的孩子,这显然反差很大。每次停车,或稍微刹一下车,这些老人都摇摇欲坠,如果没有了扶手和铁杆,恐怕早要摔倒了。
孩子的妈妈已经看不下了,好几次,偷偷地拍拍孩子,示意要让位。可孩子无动于衷,装着看不见。后来妈妈急了,便直接喊他,可他头直摇,还说:“妈妈,我累了!我要再坐一会儿!”妈妈又说:“那么老人不更累呀!你还是个孩子,应该有活力!”孩子不以为然的说:“再有活力,也是人。”孩子停了停,不耐烦地说:“他们干嘛不早来呀!孩子说完了话,车箱里顿时鸦雀无声,许多目光都聚集到了孩子那里。到了说完话后车靠站,车箱广播里传来了爱心话语:“请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的乘客,让个座。”这个孩子顿时低下了头……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如今孩子的自私与革命红军的无畏精神恰恰相反;宁愿别人受累,也不愿自己受累,这样的孩子长大还能为社会做贡献吗?红军万里长征为什么会成功,因为他们知道贡献,知道舍己为人。
我们是生活在新中国的幸福一代,我们要铭记红军的精神,继承和发扬这种大公无私精神,找回我们失去很久的东西。
长征故事读后感9
当我捧起《红军长征故事》这本书,我深受感动。
当红军战士面对寒风澶洌、冰雪覆盖的高山时,他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艰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
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时,本以为有了希望,谁又能想到里面蕴藏着意想不到的困难,许多的战士就这样倒下,再也没有站起来。
我被红军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我们的`祖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许多国家对我们虎视眈眈,想把我们打垮,害怕我们强大。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血肉不可分割,在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要面向未来,而向世界。我们要用长征的精神充实自己,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加国防,提高国家的实力。
我从红军长征中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自信、顽强、团结………
那么,我要将这些品德投入到祖国建设中去。
长征故事读后感10
《长征的故事》这一本书有着中国人的精气神,所以我用心的看了这本书。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长征精神的.最高体现吧!
《长征的故事》写了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红军战士们吃尽了苦头,大雪里穿行,空着肚子在茫茫无尽的地方里走……为了解放全中国,多少苦难都往肚子里吞。
看着书里写的小红军们的故事,感慨万千,他们像我们这般年纪啊!为了国家,记住革命,不怕死,舍身救人!在苦难中还能当个开心果,苦中作乐,在雪山里迎着风雪,唱着激励人心,斗志昂扬的歌曲为新中国加油!
想到这里,我见过有些同学会铺张浪费,乱丢弃垃圾,甚至还欺负同班同学,只是为了让自己开心愉快,殊不知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当年那些红军战士们用生命为我们换来的祥和平安啊!
我们一定要记得,曾经,红军战士们甚至是吃着草皮树根,住在肮脏的大石洞里,跨越了25000千里的漫漫征程,为了我们新中国!我想只有我们少年强了,团结了,国家才会有希望,才会更美好!才不会受别的国家欺负!
读完了这本书,以后我会像战士一样,有热血精神,发扬长征精神,发奋图强,将来报效祖国。
长征故事读后感11
最近,我读了一本红色经典之《长征的故事》。这本书记载了毛主席带领部队过草地、爬雪山的事,长征中战士经历的苦难都被这本书记载了下来。
当我读到第3次过草地,二十次遇险的时候,我感到做一名红军是多么的困难,走长征是多么的艰苦。当我读到另一次在通过被封锁的危险地段时,对岸敌人在射击,山上还有“滚石阵”,红军部队必需拉开距离,一阵猛跑才避免被石头砸中。但就在猛跑中,李国 策枪上的弹夹掉了。当时,他只有一个弹夹,没了弹夹的枪就没用了。于是,李国策决心冒着河对岸敌人的枪林弹雨返回去取弹夹。就在这时,敌人的枪响了,李国策头上的军帽飞了,他只是低头猛跑,总算躲过了一劫。从这个片段中,我们可以读出红军长征中历经的千难万险,每个危险的抵押品就是战士们的生命,也就是说在长征的路上,战士们的生命便是这条路的铺垫,是用战士们的命做赌注的。
《长征的故事》是专门为青少年励志而读的`书,我希望大家都来看一看着本书。这本书有许多资料,可以大大充实我们的知识量。这本书要我们报效祖国,缅怀革命先烈赞扬学习革命先烈的精神。因为我们美丽而富饶的今天就是他们,伟大的革命先烈创造的,所以一定要读着本书。
长征故事读后感12
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长征是家喻户晓的。
从1934年开始,红军战士们迈开了长征的步伐。他们爬过了18条山脉,渡过了24条河流,经过了12个省份,占领了80座城市。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是无人不晓。一直到1936年,他们才到达根据地,行程有两万五千里!
长征路上,有多少个生命消失了?又有多少个人坚持到最后呢?
长征是人类的壮举,是光辉的史诗!
细细想想,我们的学习生活不也是一种长征吗?当然,这比长征的'时间要长得多。学习就象爬雪山,你再不喜欢的事也要做,要不然,你就翻不过这座“大雪山”!学习也象过草地,要仔细地看前面的路,不然就会陷入“沼泽”,
永远也爬不起来。
但我们要学习红军,再难走的路也得走,再难爬的
山也要爬!只有勇敢地面对一切,就能挺过去!
这就是我眼中的长征精神。
长征故事读后感13
“奇迹!真是从古至今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这是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这本书之后,从内心发出的赞叹。它已经在我心中打下了深深地烙印。
奇迹!数千人马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江河汹涌阻去路,群山险要助敌兵。他们却履险如夷,横扫千军,这难道不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吗?面对着饥寒交迫,刀山火海,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无法相信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支被誉为“天下无敌”的`队伍,就是红军!
长征途中,红军吃皮带、挖树皮……克服过种种困难,而今,若是拿红军与我们做比较的话,我们的情况就显得太微不足道了:饿了,就走不动路;饱了,就起不来了;有好东西吧,又挑食、偏食,要不就太胖,要不就太瘦;要稍察了点皮,疼得只掉泪;要受点皮肉伤,就更受不了了,疼得是哭爹喊娘。想起红军,真是惭愧!
毛主席曾经用诗这样评价过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师鞭策着我在漫长人生路上前进!
长征故事读后感14
“两万五千里长征”,我想这几乎是人人都知道的吧,我也不例外,但是却从来没有真正理解到长征的艰辛和漫长。当我读了《长征的故事》这本书以后,我对长征有了更加深刻的发现,它让我懂得了很多,感受到了我们国家在革命战争时期是多么的穷困潦倒、艰苦卓绝……
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10日~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在长征途中,红军们共爬了18天山脉,且其中有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这对我们常人来说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就算是有足够的物质资源和科学技术来维持生命也简直是“天方夜谭”,更何况当时了,吃不饱、穿不暖,忍饥挨饿,还要穿越一个个荒无人迹的地方,完全就是要超越自己的极限。在雪地上,一旦坐下休息,可能就再也爬不起来了;在草地中,一旦迷失了方向、跟散了队伍,可能就要长眠于草地下;在荒野上,一旦踩进了泥潭,若没有人来救你,你就会被深深地陷进去……
在长征中,战争,也是必定会发生的。而当红军们遇到了敌人的攻击,幸运的,逃脱出去或打赢敌军,缴获了敌方的粮食和兵器,获得“丰收”。如果运气不好,则会被敌方打得落花流水,不过有我们能干智慧的长官们领导着和坚强拼搏的战士们为国战斗着,红军总是能顺利成功的取得胜利。
长征的一路上是艰苦的,自然条件的`恶劣以及物质资源的缺乏,无一不让人痛苦。为了生存,红军们在饥饿之极的情况下,啃树根、吃草皮,连皮带都拿来煮着吃,你认为人到了什么情况下连皮带都会煮着吃呢?在爬雪山的时候,战士们没有厚实的衣服穿,但是又不能坐下来取暖,最后只有把毛毯拿出来披在身上保暖,真能用艰苦到了极点来形容红军当时的情况。
在长征的那段时间,中国是很穷困落伍的,一件衣服补了又穿,穿了又补,很多战士和领导及的人物,长征两年都穿同一件衣服或同一条裤子,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都舍不得把这些破破旧旧的衣衫扔掉,要是现在,拿这些衣服来擦地人们都不要,可是对当时的战士们来说,这些破烂的衣裳却能防寒,给他们在寒冷的环境下保暖。
但是,中国红军们能坚强勇敢的走完漫漫长征,这都是他们的信念和意志力所促成的,要是他们没有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要是他们没有对胜利的曙光怀有向往,他们是绝对不会勇敢地走下这二万五千里的漫漫旅途。所以说,“二万五千里长征”是追求理想与光明的精神象征,它会给人以动力,给人以希望。
读完这本书后,我想:要是没有长征,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珍惜我们的祖先为中国、为人民所付出的伟大贡献,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虽然不能跟那些战士们一样为祖国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却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让祖国更加的繁荣昌盛!
长征故事读后感15
读了《长征的故事》这本书我才知道有二万五千里长征,知道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长征的故事》读后感(庞欣如)。
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会给每个人一个辣椒,怕冷的人会嚼它。小董怕辣,没带辣椒。
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
”到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还有一支普通的红军叫谢益先。当他穿过草地时,他收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喝些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袋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了这个故事,我心中无比的沉重!
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可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那顽强的精神真让人敬佩!他那热爱战友、热爱人民的精神都深深地感动了我,读后感《《长征的故事》读后感(庞欣如)》。
新世纪红军的长征,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可能太遥远了。但红军们的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从红军的长征中,我们获得了力量、智慧、勇敢、自信、坚韧和团结,我们将把这些美德运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我们要把自己的成长和成功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我们的国家将成为世界强国,我们的民族将成为宇宙的骄傲。让我们携手谱写新的历史,在未来奏响更强大的声音!
【长征故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长征》读后感08-22
《七律长征》说课稿09-05
《红军长征史》读后感08-26
发明的故事读后感09-11
列那狐的故事读后感09-02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09-03
春天的故事作文08-13
春天的故事作文(实用)08-14
春天的故事作文合集15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