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史记读后感

时间:2025-09-18 10:34:38 读后感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少年读史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1

  孙膑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就是孙武的后人,号称“兵学亚圣”,是春秋战国发展时期中国杰出的军事家。但是他的一生都是命运也是坎坷,由于我们自己的才华被同门师兄弟庞涓所嫉妒,被庞涓陷害挖掉膝盖骨,失去了进行双脚。我想,此时的孙膑认为除了学生身体的疼痛,更严重的是心灵的创伤。但是对于一个企业无法正常站立工作的人,却能够在战场上可以指挥关系亿万劳动大军,成为了国家杰出的军事家,依靠的是他坚强的毅力和足智多谋的才华。

  在这个故事中,让我欣赏孙斌的战争策略。 例如,“赛马”,孙继让田忌使用劣马和对方的优马比;使用第二马和对方的中马比;使用中间马和对方的下马比,使田忌只失去第一轮。 还有一个著名的“魏救赵”,孙斌说:“想解开乱七八糟的东西,不能拉周围;在一旁劝说,不能说服加入。 避现实,出其不意,一旦形式发生变化,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最后,田忌将军采用了孙斌的'策略。 用魏出兵攻打赵肯定派出了精锐部队,而留在国内则是老弱病残的推理。 魏国精锐部队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返回救国。 就这样,不仅解决了赵构围攻的危机,还让魏无羡逃跑,一举两得。 从这些策略中可以看出,孙是一个足智多谋,精通军事的师。 在最后的“马岭之战”中,孙斌仍然用高超的战术来陷害他的敌人庞娟歼灭,万箭复仇。

  作者进行最后一个写到,当太史公司马迁经济遭受宫刑时,不愿意选择苟活在世,是孙膑认为这类主要人物的故事可以激励了他,让他勇敢地活下来,最后完成了《史记》的写作。

  读完这个故事我有两种很深的感受: 第一,当我们遭遇挫折时,千万不要放弃自己,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其次,《史记》真的很有趣,这本书不仅可以学到很多智能超人的战略故事,还有很多好的人物故事值得我学习。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2

  相将暗斗,诸侯争霸,诸子游说。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各位皇帝,将相王侯,儒林游侠。鲁迅曾以“史家以绝唱,无韵之离骚”来评价他。

  不错,这就是史记,但今日说的是《少年读史记》。由于史记青少年难以理解,所以他专门为青少年所提供的。

  少年读史记共有五本,分别为天子与诸侯,国难思良将,诸子渝百家,士人的绝唱。每一本都介绍不同的职业。上至皇帝,下至游侠,每一篇故事都扣人心弦,还讲述了战国时期的乱世纷争,大到诸侯争霸,小到诸子游说。我想这就是他被士人称赞至今的原因吧!

  天子与诸侯讲述的.是各个朝代的皇帝,尽管这本书没有面面俱到的写全各位皇帝,但写时却没有参杂私人情感,只发表了看法。有大禹治水,秦统六国等等流传千古的故事。

  谋臣与名相介绍了帝王左右的清官,好不客气的说,没有他们,帝王将不在是帝王,他们就是左膀右臂。但其中却很少有人善终。例如萧何、李斯全被处死。

  国难思良将说的是保家卫国的战士们,时代的混乱,是他们有机会成为大英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韩信,自己保家卫国图名利,被萧何摆了一道。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诸子与百家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其中描述了诸子游说各国,名扬天下的故事。我最喜欢下面这段话: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朽个矣,独其言在儿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生藏若虚,君子盛德,容颜若愚。去子娇气与多欲,态色,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你,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飞,鱼吾知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纶,飞者可以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古人多么伟大,定下的规矩从未改变。不得不敬佩古人竟能用文字来现显,了不起!

  从今天开始,我一定要成为张良这样有学识渊博的人。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3

  暑假是快乐的,是缤纷的。在这个缤纷而又快乐的暑假,我根据推荐的书目阅读了许多书籍,如:《简爱》、《鲁滨孙漂流记》、《少年读史记》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少年读史记之霸主的崛起》。读了这本书,引发了我许多感想。

  这本书主要讲了齐桓公称霸的故事,晋公子重耳流亡的故事、晋文公称霸的.故事、楚庄王称霸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的霸主的成长故事。这其中有知人善任的眼光的齐桓公,有从未上过战场却很会分析经营的头号功臣萧何,还有很有哲理的孔子......

  这本书的作者是台湾作家张嘉骅。这本书有一个很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书的格局和我看过的任何一本书都不一样,它先用现代的视角讲述人物故事,再解析古人的智慧,把握历史关键,之后还会有一个原典精选,会有一篇《史记》的原文,上面有译文,下面有个别词语的意思。最后是词语收藏,里面会有解释和造句。

  读完了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历史,而且还掌握了一些词语。我明白了做人要有诚信,就像重耳答应楚成王如果在战场上相见,就会退避三舍一样。要遇事能屈能伸,学会用正面的态度去看待事情。不要逃避。在做一件事之前要先去考虑这样做对不对或去征求同学们的意见之后在做。做人要学会两件事,一“隐忍”,二“早谋”。不仅要会这两件事,还有善于倾听,不要故意恶语伤人,要知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要积极改正别人指出的你的错误,成就更好的自己!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4

  今天我读《少年读史记》中非常经典的两篇:《乱世中的超级辩士——苏秦合纵的故事》和《各个击破——张仪连横的故事》,让我体会到两千年前在战国发生的事情和今天有那么的相似。

  苏秦是战国时期非常有名的辩士,这个人也是鬼谷子的弟子,他在家刻苦读了好多书,“头悬梁锥刺股”就是讲他读书的事情。苏秦到了秦国,想得到国王的赏识,可他不但没有得到亲王的重用,还被侮辱了,他决心去其他六国。他用油嘴滑舌的方法把除去秦国以外的六国联合起来,这叫合纵去抗击秦国。秦王被吓到了,他原来立志想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但苏秦已经联合了六国,不敢惹了。这样的太平日子过了十五年。苏秦死后,这个联盟的'秘书长没有了,大家又开始心怀鬼胎。

  苏秦有个师弟叫张仪,也是一个辩士,他用欺骗的战术组织了连横,让秦王送土地给楚国,再联合齐国攻打楚国。再把楚怀王抓起来,去打韩国、齐国。张仪又挑拨燕国和赵国的关系。这样原来结盟的六国被瓦解了,后来被秦国一个一个打败了。

  合纵连横是发生在两千年前的古代战国,但在今天,美国要和我们打贸易战,处处限制中国的发展,我们中国也在采用类似合纵的战略,用“一带一路”来交朋友,帮助大家来发展经济,建设国家。我中国的朋友多了,美国就不能欺负我们了。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5

  八月中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山西雁门关,车行一路群山连绵,虽然绿色覆盖,但和南方的山脉比起,总透着一股苍凉。坐在车里,脑海中浮现的是《少年读史记》中赵国名将李牧、汉高祖刘邦、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 想到马上就能看到这见证几千年历史的`雁门关,心里很激动……

  下了车,站在明月楼前,大路的两边一字排开杨家将和杨门女将,骑在马上,个个英姿飒爽、威风凛凛。穿过明月楼是雁门寨,沿着斜坡往上走前面就是边贸街,古时候这里是关外和关内物资交换的地方。走出边贸街,从瓮城穿过时,脚下的古道已经被磨的异常光滑,深深的车辙印仿佛在告诉我们这里曾经的车水马龙。出了瓮城,右手边是关帝庙,而左手边就是“地利门”。沿着一条小路往前,过了“关署”,就到了“天险门”,雄伟、震撼!站在“天险门”上,真有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城楼下有好几孔窑洞,帝王洞、将军洞、公主洞……历代22位帝王、李牧、霍去病等22位大将以及汉昭君等5位出塞的公主都曾在此居住过。我们拾阶而上,站在雁门关的城墙上,看着群山中绵延起伏的明长城、烽火台,磅礴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作为万里长城重要关口的雁门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留下了太多精忠报国、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了。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我站在这原先只在书上看见名字的古迹前,李牧大破匈奴,昭君回望关内、杨家将誓守边关,保卫家园……一幕幕场景仿佛从书中腾空而起,浮现眼前……

  一座“雁门关”,半部中国军事史-——无数英烈勇士的鲜血铸就了这漫漫雄关,今天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铭记历史,负重前行!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6

  暑假里,我上《阅读与写作》课时,老师让我们找一本自已喜爱的书看,然后写读后感。于是,我选了司马迁写的《史记》,在《史记》中选中前十八篇,而十八篇都是关于辩士的。

  看完关于辩士的文章,我终于知道为何有句话叫:辩士纵横天下了。

  比如说孙膑,孙膑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他一生命运坎坷,因为有才华而遭人嫉恨,被自己的同窗庞涓,挖去了膝盖,变成了一个无法站立的人。但老天给了他一个机会。齐国大将很欣赏孙膑,并把它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孙膑请教兵法,并拜为军师,孙膑借用了魏国与赵国攻打韩国这个机会,用万箭复仇这个计谋杀死了庞涓,凭借自己的口才与兵法的见解报了自己的仇。并大败魏国。将魏国太子申俘虏回国,也使孙膑名声大噪,他的兵书流传后世。

  看完孙膑的故事,让我知道即使身陷困境,也不要颓废,坚持本心,相信一定有岀人头地的一天。让我也对历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了解了前人的智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7

  《田单复国》的故事你听说了吗?说的是田单在燕军的重重包围之下,不仅没有惊慌失措,而且仅凭一城之力使用让人拍案叫绝的火牛阵,打败了燕军,收复了被夺的七十几座城池。是啊,人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消亡!只要像田单一样不仅拥有勇气,而且拥有智慧,才能出奇制胜。

  《田单复国》,这是我暑假里读过一本叫《少年读史记》里的一篇故事。《少年读史记》这本书精选了一些经典的历史事件,让我们更加详细地了解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并深有感触!

  书中记载了《史记》中的一段:李牧是赵国北部边防的.良将,长期驻守在代县与雁门一带,防备匈奴入侵。他对士兵们非常好,每天都X牛羊慰劳士兵,他规定:匈奴来犯时不许出战。几年下来,赵军没有任何损失。可是赵王忍不下去了,派别人替代李牧。每次匈奴来犯时必定迎战,但是失败次数居多。无奈之下只好再召回李牧。李牧依旧故我。将士们都闲得发慌,纷纷表示愿意一战。李牧知道军心可用,便精选十五万大军大败匈奴。此后十多年,匈奴再也不敢接近赵国边境。这说明打仗就好比拉门闸。方法对了,一根手指就可以轻易地拉开,方法错了,两只手都拉不开。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也是有技巧的。有时候讲究技巧,才能事半功倍,再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著名的《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也出现在这本书中:秦昭王听说赵惠文王获得一件至宝——和氏璧,于是骗赵王以十五座城池交换。赵王明知有诈,但碍于秦国强大,不得不答应。正当国君束手无策之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自愿担任护璧使者,前去秦国。蔺相如不畏强权,宁可璧玉破碎,也要维护国家尊严,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最后保住了和氏璧,并全身而退。蔺相如是整个历史长河有勇有谋的英雄人物的代表。历史上还有无数像蔺相如一样英雄人物,像项羽、岳飞、诸葛亮、周瑜……之所以有他们精彩的故事,才有了我们现在津津乐道的中国历史!

  读了《少年读史记》,我体会到了中华历史的博大精深,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精选的历史故事生动地讲述了我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演变,全面客观地反映历史面貌,生动形象地再现一系列历史人物,使我懂得了一些历史事件发生背景和过程以及对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这真是:读史记,成大器!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8

  假期里,我从《少年读史记——帝王之路》这本书中汲取了营养,领略到了历代英雄的气概与豪迈,也从他们的事迹中悟出了很多道理。

  书中“四面楚歌”的故事最吸引我。因为项羽不听范增的劝告,使得刘邦有机会利用陈平进言的离间计造成项羽与范增不合,缺兵少将的项羽无可奈何,最终落得落荒而逃的下场。“四面楚歌”的故事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

  一个星期天,我和哥哥在小区里踢足球,爸爸看见了,连忙走过来对我们说:“小区里不要踢足球,容易踢到车子或玻璃。”我和哥哥嘴上答应着“知道了,知道了”,可爸爸刚一离开,我们就又偷偷踢了起来。没踢几下,只听见“砰”的一声,我们把一辆车的尾灯踢碎了!最后我们只能向父母要钱赔偿了车主。我的心里充满了悔意,要是当初听了爸爸的劝告,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唉……

  作为班长,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令人满意,也正是因为成绩还不错,我忽视了自己的行为习惯,总喜欢在课堂上和别人聊天,对此,老师专门找我谈话,记得老师曾语重心长地说:“你虽然成绩好,可是如果在纪律上不能认真遵守,又怎么能在班级中树立威信呢?”听了老师的话,我想到了“四面楚歌”的项羽,这次一定要听老师的劝告,改掉缺点!从那天起,我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再在课堂上聊天。果然,老师们都说我进步了,在班干部选举中,我也再次被选为班长。

  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好好做人,脚踏实地做事。《少年读史记——帝王之路》这本书中的事例让我明白了,从古至今,不管是令人敬仰的帝王,还是我们新时代的小学生,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要听得进劝告,不要自以为是,一意孤行。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9

  暑假期间,妈妈送我一套《少年读史记》,我非常喜爱。这套书籍是专门写给青少年的,用趣味的方式聊历史。里面既有王侯将相的故事,也有一些教育家、武士、辨士的故事,甚至还有刺客的故事。这本书依据的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撰写的。除了里边的人物生动有趣外,真正最让我感动的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本人。

  司马迁很早就想写一套历史巨著,为了完成梦想,二十岁时游遍天下,收集材料。但是四十多岁时,他受人牵连被抓进监狱,更可怕的是受了非常残酷的刑罚导致残疾。可这些都没有打击他写史书的.决心。最后他终于完成了这套巨著,给后人,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美德的民族,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放弃的品德对我来说是最值得学习的。就像坚持阅读打卡,坚持背诵古诗,坚持练字……看完司马迁的经历,我想我没有理由不做好这些事情。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10

  很幸运能读到《少年读史记·帝王之路》这本书,书中讲述了唐尧、虞舜、周武王、秦始皇、西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等多位帝王。从这些帝王的事迹中,我懂得了“帝王之路”的坎坷与艰辛,懂得了要想成功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更懂得了一个人经历了痛苦与磨难仍然心存感恩才能成大器。

  舜的母亲很早就过世了,瞎眼的父亲瞽叟和再娶的妻子及他们的孩子象,对舜很不好,经常害他。瞽叟叫舜挖一口深井,当舜挖到几乎要出水的深度时,瞽叟便把井绳抽走,还和象一起往井里填土,企图要活埋舜。还有一次,瞽叟叫舜到粮仓的屋顶上去涂泥补漏,等舜一上到屋顶,瞽叟就撤掉梯子,还在粮仓下放火,企图烧死舜。幸好,机智勇敢的舜每次都能化险为夷。舜屡次遭到家人的算计和陷害,不仅没有仇恨他们,反而对父母的'恭敬和对弟弟的仁厚有增无减。正因为他经历了磨难和痛苦不仅没有仇恨,还心存感恩,这一优良品质,被竞争传颂,得到尧的认可,又接受了尧一系列的考验——接下帝位,担任国君。

  看到舜的故事,我不禁面红耳赤。我比舜幸运多了,我有爱我疼我的父母,爸爸妈妈为了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不辞辛苦。好吃的先仅着我吃,好玩的先仅着我玩,好衣服先仅着给我买,可是,我却从没有意识到要心怀感恩,感恩父母给予我的幸福。我知错了,我明白了,妈妈唠叨是为了防止我犯错,爸爸训斥是为了让我更优秀,我以后会对父母、亲人、老师、朋友等心存感恩。

  《少年读史记·帝王之路》这本书还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不能像项羽一样有勇无谋,要想成大器要有勇有谋、深谋远虑;不能像汉武帝一样“好大喜功”,固执,不听人劝,要想成大器就要谦虚谨慎,博览众长。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11

  书中所记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分崩离析,各国连年征战,争的不外是权力和土地。可这样的战争年代里,最光芒万丈的却不只是那些披挂上阵的将军,还有一些别样的战士——所谓以舌攻敌的文人们。代表人物中最令我佩服的,就是苏秦、张仪二人,他们固然是靠着一张嘴纵横天下过,但最让我为之倾倒的,也是太史公盛赞的他们在逆境中的奋发向上的精神了。

  苏秦

  苏秦曾在鬼谷门下学习,但早期并没有成大气候,返回家乡时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嘲笑。但苏秦却没有因此堕落,而是“头悬梁锥刺骨”,继而最后佩挂六国相印返回洛阳时,曾慨叹道:“想当初我若满足于拥有洛阳郊外的.二顷良田,每天忙着耕种,今天还能配挂六国相印吗?”不满足于碌碌无为的人生,才会有“傲视天下”名相,如若当初有了只会耕田种二顷良田的苏秦,也就不会有配挂六国相应的苏秦了。

  张仪

  张仪与苏秦同出师门,苏秦自认比不过张仪,张仪学成后便去游说诸侯,有一件事让我把“张仪”这个名字刻在了脑海里。张仪陪楚相喝酒,中途楚相丢失了一块儿碧玉,并认为张仪偷的。把张仪抓起来严刑拷打,但张仪坚决否认,最后只好把张仪放了,回到家,妻子责怪他,但张仪只是问:“你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妻子讶异地说:“在呀!”张仪说:“那就够了!”我想,对于张仪来说,只要他的人生还有一线希望,尽管乱世中他没有强硬的拳头,纵然没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也不能放弃希望。最后张仪便靠着这条三寸不烂之舌纵横天下!

  乱世浮生,是指人在乱世中生命都会变得轻贱起来,而太史公透过自己的著作表明的恰恰是乱世不浮生。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偶尔的一些小风小浪往往会摧毁很多人的意志,他们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把所有的不如意归结为时代造成的,和那些乱世里的不肯做浮生的前人们比起来,如何自处啊!

  逆境中,就应该像苏秦、张仪那样有奋发的精神。疫情当前,身处在ICU的重症患者,想要战胜疫情,首先就应该战胜的就是自己,先要依靠的也是自己。祖国的强大给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但个人的不努力,也同样无法挽救自己。史记的故事,尽管已年代久远,却可是让我们读史明志,我们相信乱世不浮生,更想在生命结束的一天,也能拥有苏秦那般“望城楼慨叹”时的没有遗憾,也要有张仪那样“但存一息,不望凌云志”的坦然。那才是人生该有的死得其所,死有所值吧。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12

  我最近看了一本张嘉骅写的《少年读史记—辩士纵横天下》,它是根据司马迁《史记》里的人物故事进行改编的,这本书语言通俗易懂,故事精彩纷呈,描写的人物生动形象,主要写了孙膑、子贡、商鞅等一批春秋战国时代辩士们的故事。

  书中的故事活灵活现,使我身临其境。读到“轮椅上的军事家”这一节时,我仿佛看到孙膑被残忍的挖去膝盖骨,历经磨难,终于成为军师,打败了庞涓。读到“寸舌动天下” 这一节时,我仿佛看到子贡成功游说众国,保护鲁国,最后成就了大业。读到“秦国大将”这一节,我仿佛看到曾经杀敌无数的白起正在与敌军搏斗……

  书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苏秦合纵和张仪连横的故事了。苏秦曾拜鬼谷子为师,出师后四处游荡,卖弄口舌,却没有半点成绩,被世人讥笑。但他并没有放弃,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不断努力,最终获得了六国相印,组建了六国联盟,完成了合纵计划,共同对抗秦国。秦国因此不敢攻击六国,于是天下安定了十五年。张仪也是鬼谷子的.弟子,出师后投奔秦国,担任秦国宰相。他也同样擅长辩术,主张的是连横策略。他首先说服魏国使其叛变,接着接连说服数国,合纵联盟就这样不攻而破了。秦国因此统一天下,战争平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居乐业了。

  读了这本书,使我知道了战争如此残酷,和平是多么的珍贵,能言善辩的辩士们,有时胜于雄兵百万,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读了这本书,使我知道了乱世的百姓生活是如此的艰辛,而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所以我要珍惜和平时代的生活,向辩士们学习,学习他们的语言与口才和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自己具备一定的能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少年读史记》带着我们穿越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让我们看到了以前的兵荒马乱,让我们看到了以前的民不浮生,让我们看到了辩士们的纵横天下,故事精彩纷呈,让我们继续去阅读吧!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13

  历史可以使人明智,可以使人大气,可以使人坦然。

  这个暑假,我读了由司马迁所著 《史记 》改编的《少年读史记----霸主的崛起》 这本书。读完书,我闭上眼睛,书里的'历史画面在脑中得以浮现。

  春秋战国时期,五霸纷纷登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齐桓公尊王攘夷;晋文公颠沛流离;楚庄王知错能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吴王阖闾知人善任。其中,使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是晋文公重耳和越王勾践。重耳被人陷害,逃到其他国家去,他在外颠沛流离了十九年,才回到晋国当国君。回国后,他有仇报仇,有恩报恩。就连答应楚成王的"退避三舍",重耳也一丝不苟地做到了。而越王勾践在一次战役中没有听取谋士的建议,差点导致越国灭亡。回国后,他无论是坐卧还是饮食,都要尝一下苦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被吴国围困的苦,他还放下国君的身段,与众百姓处在一起。他礼下贤士、救济贫穷——最终成为一方霸主。

  读完这本书,我从书中这五人身上学到了不同的东西:不要因私事误了大事;要知恩图报,一切以大局为重;要奋发图强,从小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知错就改……

  只有学习历史,才能深入了解历史。如果不好好学习,你就会被别人超越。想要做一个强者,你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取长补短,努力追逐。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14

  作为一本经典的中国史书,《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少年读者,我对这本书的阅读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史书,它还包含了许多历史故事、传说和典故。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面貌。同时,这本书中许多启示性的故事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比如“君子不器,不可以言志”、“有志者事竟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等等,这些故事和警句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读史记的过程中,我也逐渐学会了如何去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我开始慢慢发现,历史上的'每一个人物和事件都有其背后的复杂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这种对历史的认知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表面,而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和思考,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和意义。

  此外,读史记还帮助我培养了一种追求真理、正义和公正的价值观。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他们在面临困境和挑战时,不屈不挠、坚定不移,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奋斗到底。这些人物的精神和信念,对我很有启示,让我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追求。

  少年读史记的感受是非常深刻的。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到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也影响了我的思想和价值观。我相信,这本书会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让我走得更远更高。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15

  “当他在山中行走时,感觉路途是如此的遥远、颠簸,而怀里的孤儿是如此沉重——这是一个从一出生就背负了一大笔血债的孩子……”

  故事虽然没完,但我的内心已被深深触动。

  暑假里,我看完了《少年读史记:霸主的崛起》,讲述了春秋战国这个天下大乱、群雄纷争的年代,英明君王和忠义臣子的故事。整本书中最感动我的还是赵氏孤儿的故事——

  奸臣屠岸贾发兵诛灭了赵朔全族,只有赵朔的妻子怀有身孕,留下一个遗腹子,躲避在宫中。程婴和公孙杵臼设计,保全了婴儿的性命,但公孙杵臼却因此而死。待程婴把孤儿抚养成人,赵家也恢复原有地位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杀,去向当年的公孙杵臼报告托付的事已成。

  像他这样的忠义,不仅是在古代,就连现代的人也会觉得不可思议,不过也确实让人感动。正如序言里所说,驱动一批又一批爱国臣子的动力,不是别的,而是承担。正因为有了承担,有了自己内心的标准,才会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

  说是承担,其实更准确的一个词是“责任”。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身份都有每个身份的责任,是自己内心对自己的一种要求。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压力,但这种压力多数会转为动力,让你坚守自己的本分,驱动你尽心尽责,不留遗憾。

  人的一生,努力追求的不正是这个吗?我们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名公民、一名小学生,一定要有责任感。当我们尽力了、尝试了,做事做到问心无愧时,也就足够为人了。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篇《少年读史记》是张嘉骅编著的,这套书是按《史记》的分类标准来分的。《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五个部分。我刚刚看完《少年读史记》的《帝王之路》,也就是《史记》的本纪部分,讲的是帝王或独揽大权的人的一些故事,如尧、舜、项羽、刘邦等等。

  《少年读史记》的内容简短,但是通俗易懂,所以我很喜欢看。其中尧的精神令我敬佩:他不把自己的位子传给儿子,而是让大臣选一个能干的人来接替。尧选对了继承人,舜非常聪明能干,他也很无私地把位子传给了他认为有才能的人——禹。

  所有人物中比较特殊的就是吕后了。她是这一本书中唯一一个作为主题讲的女人。她是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人,民间对她的评价是:心狠手辣、惨无人道。其实不完全是这样的,吕后她虽然手段狠毒,把戚夫人变成“人彘”,但是她也推进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我们评价一个人不能太极端,不能只因为他(她)做了什么坏事很坏很坏,就说这是个坏人。

  《少年读史记》有一个特点:当每一章写完时,都会有“三分钟读历史关键”“史记元典精选”“词语收藏夹”三个延伸板块。三分钟读历史关键告诉我们怎样读懂历史;史记元典精选谢了这一章节中一部分的文言文,并还有注释和译文;词语收藏夹则是这一章节中的成语收集,并有例句和意思。这是《少年读史记》的特色。

  《少年读史记》会带你走进司马迁的《史记》,遨游历史的海洋。每一章都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很适合我们这个年龄阅读。如,本书还讲了何为“大器”,古代人能成为大器的人少之又少:真正是大器的人只有尧、舜等人。书中说“若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大器’,那是天下之大幸!”何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还特别的遥远。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少年摔跤王》有感09-10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08-25

读后感08-27

读《心态》有感09-01

读《活着》有感09-01

读《美术》有感09-07

读《匆匆》有感09-10

读《简爱》有感09-06

读一本书读后感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