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读后感【优选】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安的荔枝》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这是一个古装版的职场小说。是一个职场“社畜”拼命上岸的故事。他要在一线城市买房要贷款,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
领导用阴招将他送去了岭南的路途——送鲜荔枝去长安(现在的西安),去完成那个显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家都知道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明知道不可能的事那为什么还要做呢?刚开始是听别人说可以捞油水,安慰自己,事已至此他也别无它法。
他说:既是身临绝境,退无可退何不向前一博,说不定还能博出一点微茫希望。
他做了最坏的结果的打算就是命丧黄泉之前与妻子离婚,让妻子和孩子不占任何风险。杜甫给他讲了一个老兵的励志故事才让他下定决心向前走——去岭南。
小说里围绕着复杂的唐代职官结构和行政运作机制展开。各种利益的博弈,管理层内部的矛盾职场的情商不得已的违规。
他来到广州,去找何曙光,何曙光说他是骗子,看到敕牒才确定是真。跟他要经费和五府符牒,结果只要到了通行牒。在他不知道怎么办时出现了经商人小老苏谅。人在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呀总会出现你需要的人物。他借钱给他,可是不白借,价值交换,小老需要通行牒,生意人嘛可以免去很多关税,各种关卡的麻烦。天下送客最好的手段莫过于开口送钱。
就这样李善德有了计划的经费,开展了运输荔枝的过程。他很清楚结果会怎样,可是怎么把不可能变得可能?他开始计算运输道路、储存方法、何时采摘最合适等等。一一去实践。他说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这不就是很多企业也是这样的,说死也要知道自己死在哪里?
很快第一次运输死在了浔阳,第五天早上荔枝流汁了。
他不断的反思,速度是死的,没办法改进那就只能改荔枝的保鲜方式了。他翻阅了好多书籍一直在想。最后的结果失败一次要在一次失败的基础上有收获,虽然前几次以失败告终但也不是一无所获,每一次的新想法都建立在老想法的基础上。最终还是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事。
中间有很多的故事情节值得深思,比如那个被鞭打的林邑奴。在李善德即将要成功时,何曙光派人暗杀他,在危机时刻奴人舍命相救。只因那晚在峒人族给了他一碗酒,那碗酒不是普通的酒,而是把他当人看的酒。而后李善德没有被刺杀。
总有人在你即将成功的时候使些手段,不让你成功。这个世界有时候不是我们防备就可以万无一失的,而是一不小心就会引来万劫不复之地。当然也会有很多善良的人。这世间万物有好就坏。
又比如李善德夫人说李善德笨拙,胆小,窝囊,可一定会豁出命去守护他所珍视的东西。跟着他来到岭南的夫人说“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城”成为了一句佳话。
这不就是中国典型的夫唱妇随吗?不一定要跟在身边,但心从来没有芥蒂过。
文中还有几句经典的我也写出来吧!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谈钱有什么不好?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做官之道其实就是三句话,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一个人吃独食是吃不长久的。
上头一道命令,下面的人得忙上半天,有大量琐碎的事物要处理,光是模拟想象一下,头发都会一把一把地掉。
这本小说共7万多字,很值得去看看。追剧的感觉和看书的感觉的确不一样,可以多试着看看文字版小说更有想象力。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相关文章: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09-09
读后感08-27
《风筝》读后感09-16
青鸟读后感09-17
《狼道》读后感09-20
圆明园的读后感09-21
书评读后感09-25
《牛顿》读后感09-28
(经典)《背影》读后感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