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长津湖》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1
今年国庆节放假之前,我便从姐姐、妈妈和爷爷口中知道了《长津湖》这部电影。
他们绘声绘色的讨论,点燃了我对这部电影的期待。10月1日中午,我和爷爷一起在电影院观看了《长津湖》。
看着志愿军战士们在零下40摄氏度的战场上,即使冻成冰雕也要坚持战斗,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让我最感动的情节是:大哥伍百里在战场上被炸成两截,肠子露出体外,塞都塞不回去;还有弟弟伍万里要跟哥哥去打仗,哥哥伍千里说:“大哥说了,我们把该打的仗打了,不用你打。”
观影时我就在想,伍家三兄弟的名字真有趣。爷爷告诉我,编剧给角色起名是特意安排的。伍家三兄弟,已经牺牲、活在战士们口中的伍百里,代表被铭记的过去;正在前线英勇战斗的伍千里,代表硝烟弥漫的当时,而初上战场的少年伍万里,代表了对美好、和平未来的期许。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个伍百里、伍千里、伍万里换来的,这三兄弟是千千万万中华英雄儿女的代表,所谓“个、十、百、千、万……”前赴后继,生生不息。他们是无法消灭的、不可战胜的、以继承意志的`方式永存的。
等回到学校,我一定要推荐同学们都去看这部电影,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宝贵的学习时光。我作为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现在要做的就是打好基础,好好学习,以革命英雄为榜样,把爱国之志化为报国之行,长大后才能为国家增光效力!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2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纠集“联合国军”进行武装干涉,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此后,侵朝美军越过三八线,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国家安全。虽然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紧急任务,但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共中央多次召开会议,经过反复权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到1951年6月,历时7个多月,先后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五次大的`战役,共歼敌23万余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罗盛教、黄继光、邱少云……为了朝鲜人民,为了履行国际主义义务,许多的英雄,长眠朝鲜的土地上。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同时,国内掀起轰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各阶层人民踊跃参军参战,捐献飞机大炮,慰问志愿军,订立爱国公约,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战。
1951年7月,朝鲜战争进入“边打边谈”阶段。经过两年的相持,交战双方于1953年7月签署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举。这场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为我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3
今年国庆假期,我们全家一起观看了电影《长津湖》。它讲诉了抗美援朝战争中重要的“长津湖战役”。观影全程我都紧跟剧情,心情紧张又激动,我一次次捏紧了拳头,又一次次热泪盈眶。
《长津湖》这部电影让我更多了解了建国之初人民的爱国之心,战士英勇不屈的伟大精神。谁不知道有战争就有伤亡?但老百姓为了保卫新中国,主动将自己还在休假的孩子送回志愿军队伍中。为了保卫刚刚从硝烟和战火中诞生的祖国,就算是已经退役的军人,也毫不犹豫地回到了战场。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刚刚成立之初的中国物质匮乏,我军装备落后。我们的敌人却是当时世界上武器最先进的美国。当美军吃着热乎乎、香喷喷的饭菜,一起相约战争结束后去对方家里吃饭时。我国志愿军们却在冰天雪地里吃着冻硬了的土豆,即使是冻硬了的土豆也要想着得节省着吃。这样强烈鲜明的对比看得我很难过也很感动,战士们不畏艰难、不抱怨、勇敢坚强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这一刻我多么想拥有超能力,立刻穿越时空,飞到过去,给他们送上热腾腾的食物。
令我无法忘却的画面,就是“冰雕连”。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保持着作战的姿势,英勇而无畏!当美国将军看见被冻成冰的我军战士时,他摘下帽子敬了一个军礼,并且说到:“这样的勇士我们永远无法战胜”!这一幕震撼了所有人,也震撼了历史!美国将军向冰雕连敬礼时,恨极了美军的'我改变了心态。原来没有人喜欢战争,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长津湖》就是这样真实,尊重历史,符合人性。后来我特意上网搜索了冰雕连的事迹,当年三个连队中仅有1名掉队者和通信兵幸免于难,其余战士全部冻死,十分悲壮!
《长津湖》导演组那么认真、用心,每一个镜头都直击心灵,深深打动了我。希望我们祖国所有的电影都能如此用心,多一些正能量。
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唯有好好珍惜现在,努力学习,继承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来报效祖国,才对得起那些英雄们,才配得上“中国人”这三个字!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4
大年初一,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终于在期待中上映了,受到上一部影片的感染,我在上映的第一天就早早的买票观看了。影片延续了上一部的故事,讲述了七连战士奉命担任炸桥任务以阻止在长津湖战役溃败下来的美军陆战一师后撤的故事。
总体上来讲,演员的演技和特效画面都是一如既往的好,吴京、易烊千玺等演员的出色演出确实是没得说。其次,一部好的电影作品还需要编剧能够站在观众的角度,深谙人性情感的起伏规律,能够熟练而巧妙的`带领观众去进入情节,一同的喜怒哀乐。比如上一部《长津湖》在前面的叙事、铺垫、小插曲等都安排的恰到好处。
那么相较于上部作品,这部电影的问题可能就在这里,故事推进的节奏忽视了观众情感的起伏规律,煽情的地方过多且略显突兀,画面的起承转合有些凌乱,剧情的前因后果交代不清,可能会影响观众对故事整体的把握。
还有,我国战争题材的影视剧普遍缺乏对敌人的客观描写和个性刻画,比如我们从不敢于具体而客观地去演绎日本军人。那么这部电影里已经开始尝试更客观的讲述我们的对手美军了,这已经是个不小的突破了,不过我们仍然把他们描写的太傻太天真了,真心希望我们的电影人能够在这方面更进一步,也请相信我们观众的接受度和包容度。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5
在这一战之前,没有人会相信零下40度的冰天雪地里,可以潜伏十多万人。没有人会相信,中国人敢去主动围歼美军。没有人会相信,这只简陋的中国军队能击溃全副武装的美陆战一师。这一战就是“长津湖战役”。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在朝鲜处于生存存亡、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紧急关头,党中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在恶劣的环境下忍受着饥饿,在凛冽刺骨的寒风中甘愿化为冰雕,也丝毫不曾退缩。最终,他们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打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威和国威,也是这场胜利让我们国家从此变成了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
影片开头,战士们在火车上打闹,不经意间,火车车厢打开,出现了万里长城,这里有他们想要守护的祖国大好山河和子孙后代,所以他们能不顾生死,也要去打这场保卫战。他们说:“这仗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他们用一代人的鲜血,换来了后代人的和平,这是他们的流血牺牲,赢得了这场不屈之战,才使得西方列强不敢再轻视我们,为我们赢得了发展的尊严和底气。
影让人热血沸腾,却也令人不禁潸然落泪。《长津湖》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的故事,剧中以伍千里率领的穿插七连为例,讲述一群战士为了保家卫国而奉献出自己的力量,甚至是生命的故事。
一群南方士兵勇敢的挑战北方的严寒。当时正是冬天,一位位战士趴在零下20度的冰面上伏击敌人,尽管寒冷刺骨却一动不动。战士们的身上仅穿着厚不足3厘米的衣服,寒风和大雪把他们变成了一座座冰雕。志愿军战士们吃的是一个个冻的发黑的土豆,硬的硌掉了小战士的牙。当时的我们用的是两条腿和八路军时代使用的'毛瑟98K,射程不超过300米的迫击炮。而美军一个个穿着厚厚的军大衣和皮夹克,吃着热乎乎的烧鸡,开的是飞机和坦克,用的是M60式发射器配置,带着雷达追踪装置的火箭弹及每分钟发射过百发的马克沁、加特林。从武器配置和后勤保障对比来看,美军必胜。然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凭着那一杆拉一下的三八大盖硬生生的把美军打过了三八线!
记得小时候,觉得锅里的熟土豆特难吃,但现在,我会仔细的品尝每一个土豆。我觉得这一定比那一个个黑土豆美味很多,况且,我们现在能吃熟的土豆,是因为生的已经被吃完了。就如梅生所言:“仗被我们打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打仗了”!
中国人民为什么能打赢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只因心中有二字:爱国!我们,也应心中有这二字,因为一个忘记战争的国家终将败亡。72年前有一场战争,72年后不知是否会有新的战事,所以,从今天起,我们更要好好学习,努力向上,将来为国家献上我们的力量。加油吧,少年!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6
近日,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观看了抗美援朝电影《长津湖》,把我的记忆带回了71年前那段实力悬殊又以弱胜强的峥嵘岁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被志愿军战士的坚毅和无畏感动,情不自禁流下了滚烫的泪水。
电影的开头首先讲述了九兵团第七穿插连连长伍千里手抱着哥哥伍百里的骨灰回家探亲,并憧憬着未来的幸福生活,却突然接到命令立即归队,弟弟伍万里偷偷跟着哥哥跑到部队当兵;本已经复原的指导员梅生骑自行车十几个小时只为与北上的部队会和,还有伟大领袖毛主席之子毛岸英同志主动请缨坚决要奔赴前线,通过这几位人物的刻画,表达出当时无论是普通的贫下中农、工人阶级还是国家领袖的'家庭,都义无反顾,送子上战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保家卫国。这让我联想到去年中印边境班公湖冲突,正是有无数像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卓冉烈士一样的当代革命军人,纷纷写下请战书,争先恐后地组织申请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宁洒热血,不失寸土。这正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传承,也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影片中有太多画面让我不能忘怀,当时的我国刚刚结束内战,百废待兴,我军装备还停留在小米加步枪时代,志愿军战士在没有棉衣的情况下匆匆奔赴冰天雪地的前线;当伍万里拉开火车门瞬间,长城落日,神圣庄严;刚刚入朝即遭空袭,没有制空权的我军战士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乱石和尸体中装死;美军史密斯飞机近距离侦查地面时什么也没看到,而我军战士昼伏夜行,在冰天雪地埋伏一动不动,直至成为冰雕;在送电台途中遇到战斗时我们单凭手榴弹和步枪与敌人的坦克和碉堡战斗到最后一刻;在执行任务时缺衣少食,美军吃着牛排喝着咖啡,我们一天吃一个冻土豆来充饥;遭受空袭时“刘秘书”为了保护军用地图壮烈牺牲,战友却不知他就是领袖之子;发起总攻时面对受伤的麦克莱恩,千里和万里没有将其击毙而是想到优待俘虏;雷公不惜把手烧焦去拔标识弹,只为避免我军更大伤亡;在碣隅里机场美军大撤退至水门桥时,在一零七一高地负责阻击敌人的三连长杨根思战斗至最后一刻,在美军陆战一师向兴南港撤退途中,惊恐发现已经冻成冰雕的志愿军战士仍保持着战斗姿势,不禁感慨道面对如此有决心的敌人,我们永远无法战胜他们!太多太多的细节令我感动,让我铭记这些为共和国献出生命的先烈们,愿如今繁华盛世,如您所愿!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我作为一名军嫂,之前不理解老公为什么总是把部队看得比家庭还重要,现在我懂得了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我们安定的生活,没有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教育学生珍惜先辈们用生命打下的和平,致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承先辈长风,破时代巨浪,为祖国的强大添砖加瓦!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7
大年初一,《长津湖之水门桥》一上映,就掀起了观影狂潮。我也赶在这天去看了这部令人震撼的电影。
影片中,志愿军七连奉命攻下下碣隅里机场,于是美军从水门桥撤退,那里有水泵房和碉堡,志愿军们开始了攻桥战斗,第一次炸后美军用木头修,第二次炸后用钢铁修,第三次美军空投了钢铁桥架,支援队伍也带来了飞机坦克,而七连九连的战士们已经一一牺牲,只剩下重伤在身的伍万里一个人。虽然美军伤亡近一万八千人,但成功到达了兴南港,从海上撤离。尽管没有成功阻截美军,但美军的撤离,也意味着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在敌我双方整场严酷的战争中,一组组鲜明的对比冲击着观影的我。首先从作战目的来说,美军是拼命守,我方是拼命攻,所以才有这三炸三修的悲壮故事;其次,从装备上来说,美军的飞机有制空权,坦克、迫击炮、燃 烧弹和烟雾弹等先进武器,使得他们在地面的攻击力也有绝对的优势,通信设备也极其发达,而我们呢?连厚实抗寒的棉衣在前几次的战争中变得破烂不堪,的发报机的电池都因为天气寒冷而不能工作,所以这样一场战斗在志愿军眼里注定是一场残酷无比,甚至是有去无回的战斗;再次,从地理位置来说,美军所占据的水门桥易守难攻,居高临下,而我方连隐蔽都是难以克服的困难,何况是要主动发起攻击,所以这肯定是一场惨烈的战斗;最后,从双方队员的状态来看,美军以逸待劳,可以住碉堡,喝咖啡,吃大餐,听音乐,睡大觉,我方长途奔袭,历经多次战斗,伤痕累累,疲惫不堪,所以这肯定是一场艰难的战斗。
可就是这样的一支队伍,最终创造了很多奇迹,用这样简陋的装备,我军却可以三次成功炸桥,最后一次甚至炸毁了桥墩,靠的是志愿军坚定的意志和无畏的军魂。七连接到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成功炸毁水门桥。志愿军们深深地知道,只有炸毁水门桥,才能断绝美军的后路;只有断绝了美军的后路,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只有赢得抗美援朝的胜利,才能让我们中国不再遭遇炮火的侵袭。因此,即使是面对装备齐全的敌人,面对猛烈的.炮火,面对牺牲的结局,志愿军仍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顽强地发起一次又一次的攻击,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
在观影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被打动着。当太阳从东方升起,七连的战士们朝着太阳的方向,朝着祖国的方向,敬着军礼,轻声说:“新中国万岁!”因为战士们心系祖国,所以在战场上视死如归,敢于牺牲。余从戎在雪山顶上开枪喊叫,吸引美军的注意,最后被燃烧 弹活活地烧死。因为他心系战友,甘愿牺牲自己一人,也要让其他七连的战友平安。梅生含着女儿的照片,开着点燃的装甲车冲向敌营,用生命发起最后的攻击。梅生心系家人,才会义无反顾,因为他深深地知道,这场战如果他们现在不打,将来就要由子孙来打……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如果没有这些志愿军烈士,我们现在也许就生活在枪林弹雨之下,不得安宁。
向革命先烈们致敬!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8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三周年。20xx年9月2日,第八批109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全社会呼唤“英雄可归矣”。在暑假期间,我观看了电影《长津湖》。该片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战场态势,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
在这部影片中,每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都令我动容。在影片中伍千里连长他们成功破坏了敌人的通信塔,当他们在清理战场上所获的装备时,突然听到飞机的声音。不久,敌军就成功在那个地方投下了标识弹。随着标识弹的不断燃烧,敌军一架又一架的飞机也随之而来。紧接着,敌军投下一颗又一颗的炸弹。雷公为了不让更多的战士牺牲,他毅然地用尽力气拔起地上的标识弹放在车上,然后一个人开着车往另一方向驶去。他成功的转移了敌军的战火,但他也在此次行动中不幸牺牲了。雷公颤颤巍巍地说着疼的时候,令人流泪到不能自已。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当美军以几十辆坦克与十几架飞机进行冲锋时,中国军人杨根思望向四周,到处都是战友们尚滚烫的身体,随即抱起一个正在燃烧的炸药包,冲向我们的敌人,与敌人同归于尽。在寒冷的北方,军队在看到敌军侦察机时,所有士兵都停下了拿棉服动作,火速登车,派发资源的同志们边追车,边将棉服丢进车内。
战争总是开始的猝不及防,很多时候根本来不及做好准备,就要站上战场,拿起枪杆,背起炸药,视死如归。没有人是铜墙铁壁做的,战士们一样会痛,但是,在保卫人民,保卫国家面前,这些疼、痛就会被他们隐藏起来,战士们留下的,永远都只有坚毅无悔的背影和美好的未来。
他们说:“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他们说:“希望下一代,活在一个不再充满硝烟的年代吧。”在影片的弹幕里有人这样说:“无声的号令加上军人的默契等于只为身后祖国人民。”我们的先辈们所有的英勇,不顾一切,都是为了后世的太平,为了让下一代不再像他们这一代一样艰苦,我们走的现在和平宽敞的大道,都是前人用血肉堆叠起来的'。
《长津湖》最让人动容的一点:所有认为不合逻辑的内容,全是史料记载的事实,我们先辈就是如此过来的,就是一声命令下,数千万老百姓的儿子就上了战场,用他们的青春生命换取现在的我们的和平生活,历史剧的魅力就在于此,真正的历史更残忍,真正的战争更残酷,真正的先辈更英勇。所有的胜利都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守护这片先辈们誓死守护的红色江山。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9
最冷的夜,最热的血。最可爱的人们,最坚毅的军魂。时间回拨70余年,那场冰天雪地里的血泪之战,照旧让人不忍回忆。这是恒久的伤痛,也是永恒的荣耀。历史不容忘却,英雄必需牢记。即将上映的《长津湖》,复刻了这惊心动魄的一战。但,再高超的电影叙事,终究也说不尽这段史诗的汹涌澎湃与沉雄悲壮。
在很长一段岁月里,“长津湖战役”,已成斗争的传奇,已是信仰的图腾。纵使冰身冻骨,也不退让一分。就算凝成“塑像”,也不动摇分毫。在这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靠着惊人意念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折服了极度恶劣的环境,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阔地区,扭转了战场态势。此一战役,也就此成为朝鲜斗争的拐点。
一边是志愿军的寸土不让,另一边是敌军“路程最长的退却”,斗争的天平就此逆转。而在这卓绝战功的背后,代价沉重。1081高地上的志愿军官兵们,冒着零下40度的极寒温度,坚韧地坚守阵地。最终全连以俯卧战壕的战斗姿态壮烈牺牲,成为一个个永不倾倒、巍然矗立的冰雕。钢铁一般的意识,铸成钢铁一般的防线。这是血肉之躯在苦寒之地立起的伟岸“长城”,御敌于外、退敌千里,守住家国安静,守来许久和平。
凛冬已至,激情燃烧的`青春舍生赴死。血战之后,最终杀出一条血路,最终抢回一线朝气。冰雪冻住了战士们的躯体,却封不住他们不朽的军魂。这军魂,是对国家和民族最清澈的爱;这军魂,是军纪如山,是铁流浩荡。“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傲岸地屹立在我的阵地上!”长津湖,也曾绵延冰封,也曾静水流深。岁月可证,流水有声。那是宏大斗士的号角,那是铁血军魂的咆哮。长津湖一役,雄浑苍凉、动人心魄。纵使七十一年过去了,这场惨烈的、英勇的血战化作丰碑,愈发迸发出着澎湃的力气。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永记长津湖的冰雪,永记冰雪里那最可爱的人和他们的不朽军魂。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10
今日下午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去看了一部爱国电影《长津湖》。
这部电影刚起先是一名叫伍千里的战士回家探亲,他手捧一个骨灰坛,里面装的是他的哥哥伍百里的骨灰,可是探亲假还没结束,他就接到了归队吩咐,感觉是十万火急,因为是战士打着火把骑马传达的吩咐。
紧接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名叫宋时轮的指挥官做战前讲话,他的.话铿锵有力,鼓舞士气,听完讲话后战士们高唱,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听的我也热血沸腾。随着歌声响起,把我们拉到了抗战现场。1950年10月,由于美国军队出兵朝鲜,在毛主席的指导下,我国军队跨过了鸭绿江,抗美援朝起先,当时我们才建国一年,物资短缺,每个战士只能一天一个土豆,装备也差,没有空军和坦克等厉害的武器,能用的子弹也很少,保暖的衣服都不足,但是他们仍旧在艰苦的坚持着,靠的是志愿军坚韧的意志和必胜的决心。
耳边仿佛又听到临别时伍千里对他弟弟说的话,我和大哥把仗都打完了,你就不用再打仗了。这句话说出了当时许多战士的心声,现在不打,后代就得打了,所以他们才如此奋勇,如此舍命的战斗,都是为了后代的华蜜,为了后代美妙的将来和生活着想。
最终凭借着战士们坚韧的意志,我们用极其落后的武器战胜了当时很厉害的美国,扬我国威。我妈妈告知我让我们勿忘过去,珍惜现在,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华蜜生活。作为一名小学生,我的首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驾驭科学文化学问,做好新时代的接班人!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11
打完仗返乡的连长伍千里,抱着哥哥伍百里的骨灰盒,在渔船上见到苍老的父母,立刻双膝跪地,重重的一个响头磕在甲板上,哽咽着对父母说:我没有照顾好大哥......."电影开头的画面和镜头,已经让我心有触动。
“这一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
梅生同志很多次提到,为什么非得打这一仗?每一次的答案都是一样的,他说:“因为如果我们不打,就要轮到下一代”。为了刚诞生的新中国、为了以后的子子辈辈,探亲、预备退伍的都因一声令下迅速归队,直奔战场!他们不害怕吗?不恐惧吗?不,他们心底是害怕的,但是他们不畏惧,不会因为人的本能束缚住自己的手脚,畏畏缩缩,反而一如既往地冲锋陷阵。我们看到的只有176分钟,但是于他们而言却是一辈子…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就像影片中毛主席所说的那样:“这仗真不想打,但为了未来百年的发展,这仗又不得不打。这场战争,是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在1950年这个朝鲜50年间气温最低的冬天,志愿军第九兵团每个班十多人只有一两床棉被。十多个人挤在棉被上互相搂抱取暖以抵御零下30摄氏度的酷寒。入朝第一天,就冻伤800人。当美军穿着鸭绒服,在感恩节肆意地吃火鸡大餐时。志愿军连吃个土豆都必须用腋窝暖化之后一层层地硬啃。
美军侦察机一圈一圈的飞过,情报显示下方就是中国士兵,可美军侦查员怎么也发现不了踪迹。原来志愿军战士们为了躲避敌军侦察,早已和漫山的冰雪融为一体。凌晨时分,美国陆战一师被突然的袭击搞得丈二摸不到头脑。直到他们闭上眼睛的那一刻,恐怕怎么也不会明白:为何中国的部队能在毫无预料中,从天而降?在面对被活活冻死却依然保持战斗队形的“冰雕连”,美军首领不仅感慨:“面对如此有决心的敌人,我们永远无法打败他们”。
就是这样一支穿着薄棉衣、啃着冷土豆的队伍,一把炒面一把雪,面对世界上现代化装备最强大的国家,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出发了。逆袭了美国号称“不败之师”的王牌军队北极熊兵团,沉痛打击了麦克阿瑟将军“让全体官兵圣诞前结束战争回家”的狂妄言论,愣是把世界上装备最先进的.美军打回了“三八线”,打到了谈判桌前。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就是拥有着保家卫国的坚强信仰,志愿军才会创造了在极寒的严酷境地中,连续行军10天、平均日行军30公里的伟大奇迹。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历史,需要缅怀!
英烈,需要铭记!
和平,需要珍惜!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国家繁荣昌盛。今天的我们依然要铭记历史、居安思危。不辱先辈之忠烈,不负和平二字之珍重,用双肩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12
今天走进电影院观看了电影《长津湖》。这部电影通过长津湖战役向大家讲述了抗美援朝那段悲壮的历史。电影是历史的缩影,通过这部电影真正让这段历史鲜活起来,让抗战英雄们有血有肉地出现在大荧幕上。
为何愈挫愈勇,百折不挠,为何强弱对比之下仍威风凛凛,打得美军草木皆兵?因为志愿军战士虽然物质资源极度匮乏,但他们的精神力量是充盈丰厚的。
在影片中,抗美援朝精神实质化,具体化:那种为了小家而奔赴战场的斗争精神,有如因自家分得的“两亩三分地”而拦车入伍的伍万里;为了大家而奋不顾身的自我奉献精神,如装载高温标识弹一去不复返的雷睢生。他们也有超人的勇敢与无惧,过人的朴素智慧和谋略。在战场上,不是一腔热血的`冲动,而是有准备有策划的冲锋;不是面对超出己方几倍之敌的胆怯,而是更加有力猛烈的还击。
说到底,志愿军战士身上呈现出的是一种家国信念——是守护与分离的故事,是下一代的和平与这一代出生入死的抉择。
正是这样一种可贵的信念撑起他们的精神大厦,在美军长官有退缩之意,准备撤退路线时,茫茫冰天雪地之中,他们就着冻土豆吞下隐忍,未曾忘却上路时的初心,等待命令致命还击,甚至于出现“冰雕连”这样令陆战一师折服的存在。
影片《长津湖》讲述抛头颅洒热血的战争故事,不回避模糊的血肉与狰狞的尸骨,真真切切地刺激观众感官,让人不忍直视。但当电影以画面的形式冲击心灵,当我们切身了体会到个人视角下战争的残酷性,我们会更加珍惜当下,更加崇敬英雄,更加使人觉得“最可爱”不足以赞扬他们,又似乎将什么都说尽了。
纪伯伦曾言:“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当今中国没有战火与硝烟,是上一代人为我们出生入死换来的。有些人按捺不住为前辈们愤恨,但世界大势所趋是为“和平”二字。铭记历史,从来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铭记教训,铭记英雄,传承精神。无论过去,或是现在,还是将来,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世界也永远记得,有这么一群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疆卫土,虽九死其犹未悔。
战争是残酷的,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英勇无畏的,他们有敢打必胜的精神,保卫祖国的信念。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是那些千千万万革命先辈们用献血和生命夺取的和平。我们需要感恩和记住历史,我们不能忘本。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13
国庆假期,我看了一部爱国主义电影——《长津湖》
这部影片讲的是1950年美军想占领朝鲜,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知道这场战役必将唇亡齿寒,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于是在没有战机,没有坦克,也没有任何先进的武装设备的情况下还是决定出兵抗美援朝。
中国军人穿着单薄衣服,吃着能磕掉牙的土豆,而美国军人却穿着厚厚的棉衣,吃着热哄哄的咖啡和喷香的烤鹅,在这么大的差距下,更显现出了中国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这场战役中,也出现了一批批舍己为人的英雄,比如运走标识弹的“雷爹”,捧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年仅19岁就上战场的伍万里。他们都是我们祖国的骄傲,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此外,有129名志愿军战士在零下40度的`恶劣天气下被冻成了“冰雕”,但还是摆着准备开枪的姿势,没有一名军人背向敌人的。看到这一幕,我忍不住留下了敬仰的眼泪,美国军官也被震撼了,向着“冰雕连”深深的行了个军礼。中国军人这种坚韧意志和牺牲精神,让人敬佩!
如果可以的话,我要告诉英雄烈士们,我们现在国家繁荣昌盛,老百姓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世界太平,再也没有战争,再也没有被割掉的土地。谢谢您们!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14
过年期间,我和家人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剧情十分感人,让我热泪盈眶。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第七穿插连,接到一项任务---炸掉美军陆战一师的撤退必经之路---水门桥。第一次炸完被美军及时修复;第二次用夜间投袭,只炸了一小段;第三次也没能成功。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给敌人在精神上以催残,功不可没,使得抗美援朝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这部电影中令我最为感动的是影片中,当战斗结束后的伍万里的一句台词:报告,第七穿插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报告完毕。”看到这一幕,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感动万分,泪流满面,体会了战争的残酷,战士们的英勇无畏,气壮山河的豪情壮志。可能现实比电影中的情节更残酷,更震撼人心。电影中战争的场面十分逼真,让你如身临其境,那一声声的枪响,一颗颗的`手榴弹爆炸,机枪,飞机的轰鸣声也让人们倍感紧张。我不禁感慨,如果不是志愿军奔赴战争,为我们创造了和平年代,可能我们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都是先辈们一次又一次地战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保卫国家领土和人民的安全。我们要铭记历史,牢记使命,他们值得我们敬佩,向英雄们致敬,谢谢你们!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15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十九万七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影片呈现了无数换取祖国今日昌盛平和的战士官兵的作战能力、英勇品质与奉献精神。从伍家三子到炮兵雷公、退伍指挥员以及全连只剩下一人的特等战斗英雄,甚至是在片尾出现的因为坚守而冻僵在阵地而无一人后退的无数志愿军们,他们的鲜血是热的,他们的灵魂更是热的。
当伍万里在车站第一次看到死人的时候非常的紧张和恐惧,并且他们在去向前线运送电台的半路上遇到了兄弟部队正在遭受美军的攻击,他们便前去辅助他们的兄弟部队。他们的神枪手平河拿着枪打对方的基地,并且伍千里也在此发现了他弟弟伍万里的优点,那就是他弟弟投手榴弹投的非常的准,一下子就炸掉了对方的一辆坦克。同时神枪手平河拿着一把机关枪跟对方的机枪手在那里打来打去,后来由于平河的枪法非常准,一下子打死了那个敌人。炮兵雷排长衬着这个机会拿着大炮发射了一发炮弹,轰隆隆那座塔倒了,并且上面的通信器也被损坏掉了。这下美军的电联系统就被破坏掉了。
看到雷排长移动标识弹的那一幕,雷排长被标识弹的那种热量烫伤了许多地方,他的双手已经没法摸方向盘了,可是为了移动标识弹,他仍然在开着车。这时一枚炸弹飞来,炸弹的碎片崩到了他的`上嘴唇上,瞬间他的上嘴唇就被灼伤了,紧接着又一枚炸弹飞来,他的车被炸飞,它被压到了车子底下,看到他最后牺牲时的样子,我的心痛极了!
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我们愿意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像先烈一样热爱着自己的国家,在平凡的岗位上也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可以一起高举爱国的旗帜,也可以顺应时代的潮流,做到心中有信仰和力量的人。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相关文章:
长津湖观后感08-13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08-31
《夺冠》电影观后感08-25
电影《热烈》观后感08-25
法制电影观后感08-26
雷锋电影观后感08-29
电影《消失的她》观后感08-16
电影骆驼祥子观后感08-27
电影长空之王观后感08-13
《小兵张嘎》电影观后感08-23